李维含
母亲临终前,将她想到的事都作了妥善安排。最后,她特意对我和弟弟说:后园那棵柿子树,你们一定要保护好,每年秋天收获后,不要忘记给乡亲们都送去一些,树上还要留一些给小鸟吃。我和弟弟含泪点头答应了。
说起这棵柿子树,很有些年头。清楚地记得,我15岁那年的正月二十,母亲带着我去看望外婆。回家路上,我们看见一棵受伤的小柿子树,可怜兮兮地躺在路边——它长约20厘米,有铅笔杆那么粗,杆上有两处破皮,下面的须根也断了不少。母亲急忙上前弯腰轻轻地捡起了它,捧在手上爱怜地说:“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是谁伤了你,又把你丢在这儿?母亲小心翼翼地用手绢包着它,带回来栽在后园中。为了防备牲畜伤害它,母亲和我还在它四周用小竹棍扎了一圈篱笆。母亲天天去看它,为它浇水、培土、灭虫和施肥。慢慢地它冒出了绿豆大的小芽,几天后又长出了绿油油的嫩叶。那年夏天的一天,狂风暴雨来袭,住在大姨家的母亲担心柿子树的安危,不顾大姨一家人再三劝阻,冒着大雨走了20多里路连夜赶回,用一个旧木箱将柿子树罩住,上面再压上一块大石头。第二天,母亲感冒了,头疼鼻塞,连连咳嗽,高烧达39℃,当她得知柿子树安然无恙时,母亲欣慰地笑了。
几年后,柿子树长高了,长粗了,开花结果了。每年中秋节后,母亲将一个个金黄的柿子摘下来,大部分送给了四邻乡亲,再留一些在树上给小鸟吃。母亲常常教育我们: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不要只顾自己。母亲把余下的柿子装进箱子里,里面放几个苹果,几天后打开箱一看,柿子全变成了红彤彤的,捧在手中软绵绵的,吃到嘴里甜丝丝的。后来,母亲又把一些柿子晒成柿饼子,留着春节招待客人。母亲还将红柿子剥了皮,用镊子挑出里面的籽,然后和进小麦面中,做成柿子馍,蒸熟后吃起来又香又甜又酥。
如今,母亲与我们永别十几年了,但那棵柿子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