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行车在乡村路上时,突然见到有只黑色的水牛慢悠悠地在路边走着。牛,似乎很久没见到过了,一股稀奇的感觉涌上心头。牛还在啊,还能在多久呢?
清明时回老家,也曾在一方长满草籽、开着紫色小花的农田里,见到过一头老牛带着一头小牛在吃草。田埂旁没见到放牛的人,不远处倒有一只狗异常警戒、默不吭声地盯着我。正值春耕,远处田里传来了手扶旋耕机马达的轰鸣声。我走近去看,原本由牛拉的犁,换成了前面是机器后面是犁。铁轮头在土里前后转,后面的犁深深地插入半湿半干的土地里。一竖排过去了,该拐弯了,耕田的人就停下来,调一下某个部件的长短,调好了再接着换方向向前。需要拐弯就调整一下。我想,如果用的还是牛的话,就不会这么麻烦,牛拐弯了,犁自然就拐弯了。为了让手扶旋耕机稳稳地向前,后面的人总是在费劲保持整个机器的前后平衡,远不如有一头老牛在前面引路耕田轻松。再远一些的田里,还有一只大型拖拉机旋耕机在田里来回转,有了巨大的轮子和充足的动力,人只要稳稳坐在驾驶室里就好,比手扶的更有效率。
时代在变,生产方式也变了。田里可以种庄稼,也可以种茶,机器可以耕田,也可以插秧。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理念,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如今的牛,更多的是生活在养殖场里,为人们提供牛奶和牛肉。从前的人放牛,可以在田埂上、坡岸上呆半天甚至一天,现在估计很少人有这个闲工夫。养牛一年,可能用得上也就那么一段时间。另外,牛跟人一样,干一段时间还需要休息一下,与机器相比,牛失去了竞争力。
能记得牛曾经付出的,是那些与牛有感情的人。牛肉比猪肉贵,通常认为是低脂肪高蛋白的好食物。但是,家里的父母却从来不吃。不管牛肉做得多香,他们都不会夹上一筷子。问他们原因,说老牛苦,吃不下。父亲曾经见过村里人杀牛的场景,并且从未忘记老牛流泪的景象。一生辛苦耕田的牛,面对即将到来的杀戮,毫不挣扎,只是像人一样不停地流泪。父亲说,牛也有感情啊!如今,规模化养殖场里的牛已经无法像以前的牛一样跟人有接触了,也不再有牧童骑牛的景象了,人们见到的只是可供选择的食物,彼此间也不再有关联。
乡村渐行渐远,牛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也许总有一天,牛也会成为动物园里供人观赏的动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