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在信阳城西有一片水域,旁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名叫冯家庄。村庄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村民朴实勤劳,忙时耕田种地,闲时打鱼捕虾。
冯家庄有位大户人家,家中开设私塾,请了一位先生在家中教孩子读书认字,村中穷苦人家的孩子经常在窗外旁听,教书先生心地善良,也便默许。冯家有位小姐,美貌可人,看着先生教书辛苦,常常送来一些茶点。贫苦家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往往给先生带一些父母在湖中捕捞的鱼虾。看着贫苦的孩子们面黄肌瘦,先生于心不忍,就将鱼收拾干净,用刀剁下鱼头,将好吃的鱼肉做好分给孩子们食用,鱼头留给自己。
有一天,冯家小姐带着茶点看望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察觉出小姐闷闷不乐,就问何故,小姐才说最近胃口不好,家中的山珍海味吃起来都索然无味,很是苦恼。
冯小姐心地善良,先生对她早有爱慕之心。听完小姐一番话,先生也很是担忧,回去后就不停思索,如何才能打开小姐的胃口。百思不解之际,突然想起了家中的鱼头,心中顿时开朗。
鱼头很大,刀切十分不便,先生就将整个鱼头放入陶罐里,又在屋后小溪中取来清澈的山泉水,将陶罐放在灶台上慢慢地煨炖。先生心里着急,不断品尝汤的滋味,直到鱼头汤渐渐变成奶白色,整个汤汁浸满鲜香的鱼味时,往鱼汤中放入几片藿香叶,端着鱼汤快步向冯小姐家中走去。
冯小姐在阁楼上远远的望见先生朝这边过来,连忙打发丫鬟去后门迎接。先生道明来意后,丫鬟便将鱼头汤送给小姐。
冯小姐轻轻打开盖子,往砂锅中一看,淡白色的鱼汤犹如玉液琼浆,突出汤面的鱼头既像一块黑白相间、晶莹剔透的墨玉,又像一块微微颤动的凝脂,绿色藿香叶碧绿通透,宛如璀璨的翡翠,罐中鱼香沁人心脾,令人满口生津。
冯小姐从来没有喝过用鱼头做的汤。望着先生殷切的目光,她也不愿让先生失望,便从陶罐里轻轻舀出一点鱼汤,慢慢地送入口中。霎时,清香甘甜的美味充满了冯小姐整个味蕾,她似乎感到一股难以抗拒的食欲正在往上涌。冯小姐用疑惑的眼光看了看先生,又看了看陶罐中的鱼汤,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见此情形,先生知道小姐一定是喜欢上了这道菜,满脸微笑地点了点头,示意冯小姐再尝一尝。见先生如此自信,冯小姐一扫脸上的疑惑,嫣然一笑,满满地舀了一勺鱼汤,喝了下去,又舀了一勺,喝了下去……看冯小姐一直在喝汤,先生赶忙提醒她尝尝鱼肉。
冯小姐用筷子夹起一块鱼头肉,只见白白的、颤颤的,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淡白的凝脂。放到嘴里,嫩嫩的、滑滑的、爽爽的,一触即化。冯小姐笑了,脸上充满了爱意和感激。
从此以后,先生经常将鱼头炖成汤送给冯小姐,两人相悦终成眷属,先生与小姐的爱情故事也渐渐流传开来。
一晃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冯家庄早成了南湾湖的一部分,先生屋后的那条小溪也成为南湾湖的水源之一。先生和小姐的后人在南湾湖边开了个农家餐馆,用南湾湖的鱼,取南湾湖的水,袭先人的做法,做起了“清炖南湾鱼头”,并向客人讲述先辈美好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众多食客慕名而来。从此,“清炖南湾鱼头”名扬天下,成为信阳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屈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