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平桥,阳光明媚,晓风和畅。漫步田野乡间,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千家万户,改善了往日的出行环境;一座座青砖白墙的安置房拔地而起,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就近上岗、喜获分红……
“真扶贫,扶真贫”的实际行动落实在平桥大地的贫困乡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有了摆脱贫困的稳定渠道和增收致富的坚定信心,贫困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围绕“六个精准”,层层压实责任,推进政策落实,加快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步伐。2014年至2017年,全区共有17891名贫困人口脱贫,38个贫困村退出,目前仍有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5105户10688人。
夯实基础 吹响振兴“集结号”
“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下好‘绣花功夫’,夺取新的胜利。”在今年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平桥区委书记李灵敏审时度势,谋定后动,为贫困群众找准脱贫方向。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平桥区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力量资源补齐短板弱项,夯实主体责任,织密帮扶网络。全区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奋发进取,勠力攻坚,凝聚起主动作为、创业实干的强大力量。
稳固根基增底气,乡村振兴气象新。平桥区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战略计划,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解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瓶颈的关键举措和首要任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县、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林业生态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新建和规范提升、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购买农村垃圾治理服务、村卫生室修缮和新建等9大项目,总投资8.3亿元。
惠民政策接地气,拳拳“初心”为民心。平桥区投资611万元完善提升244个村卫生室,新建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第一批危改资金809万元,涉及危改户476户;投资2800万元改扩建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的小康,平桥区高标准落实五保低保救助、教育资助、五道医疗保障线、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做强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甘岸街道办事处二郎村无公害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扶贫项目风生水起,“淮河翠”萝卜成为远近闻名。依托特色农业,周边200多人次就近就业,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小小杭白菊,脱贫新希望。邢集镇尖山村红色历史底蕴厚重,“农户+基地+合作社+互联网”的扶贫新模式,实现了对全村28户贫困户的产业全覆盖,带动革命老区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快步前行。
产业促发展,群众展笑颜。平桥区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兴建扶贫车间和开展“百企帮百村”“巧媳妇+万人脱贫”“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为重要补充,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扶贫格局。如今的平桥乡村,产业带贫、旅游增收前景无限。目前,全区“多彩田园”示范工程达65个,覆盖贫困村40个,贫困村覆盖率66.7%,带动贫困户2783户7046人。其中,在花卉、苗木、养殖等特色产业上建立产业党支部22家,带动187名党员投身产业发展。彭家湾特帮花木、龙井农林谷草编、五里店君林蓝莓、长台奥吉特食用菌、洋河茂晟源牡丹、高粱店核桃谷核桃等农旅结合的特色产业已形成品牌效应。
智志双扶 铸造富民“金钥匙”
龙井乡胡沟村,贫困户李道成将20亩蟹塘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同村致富能手的培训带动下,他已熟练地掌握了虾蟹养殖知识,并精心管护。对于用勤劳双手和所学技能创造幸福生活,他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输血”和“造血”同样重要,精准扶贫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为了帮助困难群众理清新时代发展思路,平桥区将每月第二个周日定为“区扶贫日”,全区各帮扶单位持续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大宣传、大清洁”活动。6个职能部门组成扶贫政策宣传小分队,通过开展党建引领、义诊义演、招工信息宣传、巡回宣讲等工作,创新和培育扶贫脱贫动力机制 ,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志气,不仅为贫困户致富奔小康扎牢根基,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怎样做到“立志”又“增智”,平桥区有自己的“秘方”。豫南最大的公共实训基地就坐落在平桥,依托职业教育“校企联合”的独特优势,该区每年开展种养殖、缝纫、烹饪等各类技能培训1.5万人次,在乡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1期,培训2316人。培训后的贫困群众被就近介绍到扶贫车间上岗务工,月收入增加1500元至2500元。通过“春风行动”“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等招聘会和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6000多个就业岗位也被送到群众手中。
万涓成溪,众志成城。脱贫攻坚已进入系统发力、重点突破、集中攻坚的关键阶段,平桥区在攻坚拔寨的冲锋号角声中,步履铿锵、砥砺前行,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组稿:刘国启 何泽垚
摄影:韩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