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 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阳:基层党组织功能整体提升


本报记者 姚广义 曹新俊

培养选拔“三有三带”村党组织书记102人,培训村级党组织书记1000人、驻村第一书记145人;

在山东寿光、河南罗山等地举办“三个培养”示范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90余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组织56个,组建率达72.1%;

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78.2%和58.6%,引导186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担任村干部,从农民工、高知识群体、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3320名;

平衡有序推进新老驻村第一书记轮换,对群众满意度高、工作实绩突出的195名第一书记进行了提拔重用;

……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始终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围绕构筑推进脱贫攻坚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扎实开展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功能整体提升。

明确目标

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

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我市实施了“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建强了基层战斗堡垒。

在“严乡”上,我市强化乡镇党委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纪实管理、交叉考核、动态考评等方式, 倒逼乡镇党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在“强村”上,我市实施“四优一帮”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方式,培养选拔“三有三带”村党组织书记102人,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2期市级示范培训班,培训村级党组织书记1000人、驻村第一书记145人;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在用好8100多万元省级扶持资金,抓好59个省级试点村的基础上,统筹市、县两级财政投入4.38亿元,在884个村开展发展集体经济试点, 探索资产出租、土地银行、乡村旅游等模式,增强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

在“育新”上,我市提出实施“三个培养”,着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7年,在山东寿光、河南罗山等地举办“三个培养”示范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90余人;制定《关于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组织56个,组建率达到72.1%,有效扩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人民日报》及内部参阅先后三次对我市实施的“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统筹兼顾

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全市组织系统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运用“互联网+党建”理念,建成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服务平合,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构建区域化城市党建格局,打造媒体宣传矩阵,建设“党媒+PC网站+电视频道+移动客户端”党建融媒体平台,形成党建宣传合力,我市的典型做法在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上作交流。

深入开展“三集中”活动,持续推进“双覆盖双增强”专项行动,我市运用“五同步”工作法,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78.2%和58.6%。理顺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推动国有企业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深化“金桥工程”,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新建一批外建党组织,引导186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担任村干部。

围绕中心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我市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断压实各级党组织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指导和管理激励,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强化责任考评,制定《县乡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把全市9个县区、68个重点乡镇和94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重点乡镇党政正职纳入考评范围,重点对政治担当、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问题整改、脱贫效果等五大责任进行严格考评,出台《信阳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县区落实责任、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各级定点帮扶责任、乡村包干责任等,形成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强化督导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暗查暗访,组建3个督查巡察组对9个县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18轮专题巡察督导, 成立5个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组对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0个乡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推动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同时,在全市所有贫困村和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成立村级脱贫责任组,促进脱贫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完善第一书记“四重管理”机制,平衡有序推进新老驻村第一书记轮换,持续加大关怀激励力度,对群众满意度高、工作实绩突出的195名第一书记进行提拔重用,市县两级表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436人次,5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极大激发了驻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热情。

截至目前,全市第一书记共争取帮扶资金21.84亿元,引进致富项目1451个,培育支柱产业979个,发展专业合作社1338个,修建道路5618公里,打机井2905口,新改建桥梁1631座,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分别以《“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支点》《一堂特殊的党课》为题,对我市第一书记工作进行了报道。

从严从实

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全面推行“双推双评三全程”,从农民工、高知识群体、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3320名,新发展党员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完成了全市11640个基层党组织和255256名党员基本信息采集、信息录入和信息校核等工作,实现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动态管理、省内组织关系转接全程网上办理。

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积极 探索党员积分制管理等方式,实现党员日常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组织推广“流动党员金桥工程”,流动党员管理覆盖难、组织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加大对困难党员关爱服务力度,认真做好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因公牺牲党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进一步规范党费管理,建立专人管、足额收、及时缴、定期查的党费工作机制。

基础牢固,坚若磐石。在党旗的引领下,在党员的带动下,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生根,全市抓基层、抓党建的氛围日益浓厚,助推着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迈出了快速稳健的步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