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晶晶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如何进一步壮大发展全市经济总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重点项目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信阳有着自己的破题方式。
迎风扬帆,行稳致远。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各项部署的开局之年。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交出了年末成绩单。
全市2017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年增长9.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外贸进出口总值30.7亿元,同比增长18.4%。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动力从何而来?从项目中来。项目是完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项目带动发展,以发展提振信心。市委书记乔新江、市长尚朝阳先后多次就做好项目工作作出批示,并率队赴各县区、园区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年”工作情况,强调要牢牢把握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抓好项目工作,发挥有效投资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努力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经济发展看投资,没有项目投资就没有依托。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中心城区30个重点项目除铁路物流基地等4个项目因规划调整因素暂不具备开工条件外,其余26个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在建项目均稳步推进。今年将进入投资建设密集期。
在综合交通、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建设和农业水利等领域,全年共谋划“5818”扩大有效投资项目266个,省市重点项目187个。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库,编制3年滚动投资计划,上报省级项目898个,从项目谋划到储备,项目梯次结构逐步形成。年度投资额也给出了答案,“5818”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92.9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5.8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我市有京广、京九、宁西三条铁路,京港澳、大广、沪陕三条高速,106、107、312三条国道,但连接外界、市县的大通道还不多,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还未形成,尤其是东西方向的通道没有充分打通。
为了更好地巩固完善区域交通优势,港口、高速公路、机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或进入规划或即将投入使用。许昌至信阳、上蔡至罗山高速公路信阳段开工建设,息县至邢集高速公路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明港机场即将通航。京九高铁和宁西高铁信阳段争取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张湾水库、袁湾水库等项目进展顺利,潢川机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在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中,信阳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一批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项目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新动力。
从产业链低端到高端,产品附加值从小到大,信阳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全市转型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143个,总投资585亿元。大力推进绿色改造、智能改造和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13.1%,华英农业和毅辉智造、谷麦光电分别被认定为2017年河南省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制造业逐步升级转型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和高成长性制造业快速增长。
实践证明,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是为信阳解决长久以来影响发展的难题,又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是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民增福祉,实事暖民心。截至目前,全市十件民生实事确定的858个子项目完成818个,剩余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项目304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9所,实施“城镇扩容”项目27个,改造薄弱学校376所;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5568套,基本建成4511套,年度任务完成率10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515户,竣工率145.6%;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完成省定目标的181.2%。
数据虽然是枯燥的,但也最有说服力。极目远眺,信阳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激情,涌动着建设的热潮。在去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全市上下将继续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并把重点转向产业类项目和民生类项目上,集中攻坚项目建设中的卡口难点,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每年办好一批实事、干成几件大事,推动十九大精神在信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正值扬帆,好风频来。2018年又是信阳一个全新的启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