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党 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桃园”结下致富义 脱贫一诺重“千斤”


——记浉河区发改委驻浉河港镇桃园村“第一书记”杨阳

霍海荣

“勿以‘事小’而不为,村民家中无‘小事’,脱贫攻坚是‘大事’,把‘小事’做好、‘大事’做实,是我作为村第一书记的使命,也是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最好基石。”这是浉河区发改委农城科科长杨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段话,也是他“出任”浉河港镇桃园村“第一书记”时的诺言。

杨阳,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身材,黝黑的脸庞,鼻梁上架着眼镜,憨厚中透着朴实,让人感到亲切和踏实。2015年9月,他被组织选派到桃园村任“第一书记”。700多个日日夜夜,他风雨兼程,扎根桃园,服务桃园,在桃园结下致富的情义,为乡亲脱贫一诺“千斤”。

“体农情,察民意,这土地我爱得深沉”

桃园村总人口3149人,其中贫困户31户50人,因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村的多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

驻村伊始,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杨阳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最盼、最想、最需出发,快速了解情况,尽快使自己融入成为村中的一员。他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重踏乡土,这土地我爱得深沉,想用青春和汗水多为乡亲们干实事,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一头扎到村里头”“五加二、白加黑”对驻村的杨阳来说是家常便饭。他走村入户,通过实地了解、入村调查、整理档案、填写档卡,熟悉村情民情农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干部同学习,并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商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村“两委”“结义”搭班子——工作上是团结互助的好同志,共担风雨;生活中是平等友爱的好兄弟,同甘共苦,为携手打赢桃园村脱贫攻坚战出谋划策。他的努力,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由于连日的劳累,这个七尺汉子累病了,黝黑的脸庞更加消瘦了,大伙心疼地劝他休息两天,他却憨厚地笑着说:“我没事,轻伤不下火线!”

“讲政策,征建议,这责任我扛在肩头”

在桃园村工作期间,每户贫困户杨阳都会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困难,征求意见建议,宣传扶贫政策,树立脱贫信心,针对每户不同情况制定帮扶措施,跟踪帮扶措施的落实。

贫困户张生明是位孤寡老人,除了低保无其他收入来源。为帮张生明增收,杨阳自掏腰包买了两头小猪仔送到他家。贫困户何延明夫妇多年风湿病重不能下地干活,又苦于没钱医治,杨阳通过同学微信群募集部分资金,终于解决了夫妇俩看病的自筹资金部分。

桃园村位于山区,居住点比较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出行难”是村民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杨阳在浉河区发改委党组的积极支持协调下,两年来先后争取农村道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新修村部大桥和连接陡坡村的两座大桥;协调扶贫办修建村组扶贫道路5.1公里;协调移民局,争取移民资金修建道路1.8公里。与此同时,杨阳还积极争取、协调上级项目资金,争取水利设施修建万方大塘等多个项目,为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深自责,愧妻女,这份爱我默记心中”

杨阳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全靠妻子打理。面对家庭,他深感自责,面对女儿,他更是惭愧。女儿经常打电话开玩笑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你再不回家多多陪我,我就长大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时期,女儿在学校生病了,发着高烧,妻子出差,老师一遍一遍地电话催促,由于工作实在脱不开身,只好请老师领着孩子去看病。天黑了,他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摸着孩子烧得通红的脸,他眼睛湿润了。懂事的女儿却用理解和宽容的眼神看着他说:“爸爸,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女儿参加中考的时候,别人家孩子绝大多数是爸爸妈妈亲自送进考场,千叮咛、万嘱咐,而杨阳却在村里,为大大小小的事情奔波。对家庭的自责,对父母对妻女的愧疚,杨阳只能选择默默地记在心里。

高山缄默,自有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杨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作为“主心骨” “引路人”的作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找出了新路子;他扑下身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引领乡亲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