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 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大党委聚起大民心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提供诊疗服务。桂 林 摄

本报记者 丁桂玲

“看,这就是我们下了督导通知以后,他们及时整修的墙体,焕然一新。”昨日,浉河区民族社区党支部书记叶林打开手机微信群,向记者介绍道。原来,民族社区第四网格长李群在日常巡格时发现浉河区交通局大楼的墙体脱落,于是下了督导书,区交通局及时整治并将进程随时上传反馈至社区网格长工作群。

这样的活动常年在民族社区上演。2014年年初,按照区委组织部的部署,民族社区成立了社区大党委,吸纳3名驻区单位分管党建领导作为兼职委员,同时结合网格化管理,成立网格党支部4个,楼栋党小组4个,并推选党员中心户7名,真正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网络、到楼栋、到居民家中。近年来共解决了3000多件巡查发现的民生问题,受到居民一致好评,打造了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据叶林介绍,民族社区大党委每年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确定共驻共建项目,整合方方面面资源和力量服务群众。针对社区困难群众多、空巢老人多的特点,在驻区单位的支持下,民族社区打造了“暖情佳节 暖情生日 暖情早餐”三大暖情服务项目,让困难群众、空巢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此外,民族社区还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成功打造了一个管理有序、文明诚信、和谐友爱,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的文明社区。

而在浉河区,越来越多的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也主动参与到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中来,联系服务群众更加高效便捷,为群众办好了一件又一件“眼前事”和“门前事”。从2013年起,浉河区按照“条块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坚持以大党(工)委制,构建起区域内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大格局,全面建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管理新体系;建立了街道社区服务驻区单位,驻区单位服务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全体党员共同服务居民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共做、公益事业共办、生活环境共管”的初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