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鼎 刘翔
近年来,浉河区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促进了茶产业融合发展,茶叶品质持续提升,广大群众持续受益,茶乡知名度持续攀高。
加快茶产业集群建设,扩大产业规模
浉河区通过发展育苗、综合防治、复合肥、茶叶加工、包装、机械、茶食品、茶饮料、茶日用品、茶化妆品、茶保健品等方式拉长茶产业链条,通过加快发展茶叶物流配送、茶叶电子商务等举措拓宽茶产业范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区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为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茶叶总产量达到3.5万吨,涉茶总产值62亿元,先后获得“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区)”、“全国农业(茶叶)标准化示范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09年以来,已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
提高茶农组织化经营,壮大茶叶企业
浉河区还大力支持茶企业龙头带动发展,推广“经纪人+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建制完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茶叶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展农村茶叶经纪人队伍,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并建立区级茶产业信息平台,及时向茶农、茶企和茶商提供信息;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茶树专业修剪、机械化采茶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使茶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茶场536家。
加强茶产品品牌化营销,提升品牌效应
浉河区积极引导和组织本区茶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支持茶企业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建立以信阳毛尖和信阳红为母品牌,企业、合作社品牌为子品牌的双品牌营销方式,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和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浉河区还建立经销商货源可追溯机制,严格执行《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滥用规范标识、假冒伪劣行为的市场治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信阳毛尖、信阳红公共商标,进一步提升了全区茶叶和茶企的知名度。2017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上升到59.91亿元,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二位。
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品质
浉河区坚持以生态化的思维发展茶产业,大力建设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人工立体茶园生态系统,推广清洁化加工,开展生态示范区、镇、村建设,建成环南湾湖茶园生态示范带,茶园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效果显著,成功创建了省级茶叶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积极推广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茶叶品质检测分支机构,在文新、豫信、安信等企业开展了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传承保护信阳毛尖传统制作工艺,严格执行信阳毛尖国家标准,推行茶叶职业资格和技能认证,不断提升茶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