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返乡创业一人 致富带动一方


——市人社局系列报道之农民工返乡创业篇

本报记者 赵天 通讯员 于会卿 赵兵

新县周河乡西河湾西河村是一个极富豫南特色的古村落,村里有典型的传统民居和乡野特色的河流古木,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交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该村多年来始终未能摘掉“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全村313户家庭中有118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4年1月,在外打拼20多年的农民工张思恩,看到家乡父老乡亲守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却仍处于贫困之中,百味杂陈,毅然回到家乡成立了西河农耕园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短短两年间,张思恩以合作社为依托,立足家乡的自然和人文优势,探索建立了“旅游+农村”“旅游+农业”“旅游+农民”的发展模式,带领乡亲们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古村落打造成“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示范村”“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最美乡村”。 如今,全村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101户实现全面脱贫。

张思恩告诉记者,除了想带领乡亲共圆致富梦,我市出台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也是他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把更多的“民智财富”吸引回来,让创业者“想回来”“留得住”“干得好”“回得值”,连续出台《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实施回归工程的意见》《信阳市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等文件。去年8月,全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会召开后,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尚朝阳为组长的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研究制定了《信阳市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办法》,对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多样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格局等作出了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了“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的平等发展理念。

如今,像张思恩这样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现象,在信阳大地比比皆是。信阳家居小镇、浉河区电商物流、平桥区的服装加工、淮滨县的纺织加工、光山县的羽绒电商等,都是由几个或一群返乡创业人士牵头发展起来的,红红火火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背后,有着他们强有力的支撑。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带回了先进的发展理念,推动了当地农民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经营的创新发展,成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尤其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众多返乡创业者通过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员脱离困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重要能量。这些返乡创业者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优势,活跃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转移加工、茶产业、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成为我市产业转移的承接者、现代农业的引领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商品流通的链接者和脱贫攻坚的奉献者。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200多万外出务工大军当中,已有4万多名精英返乡创业,累计投资350多亿元,创办各类实体2万多个,带动30多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信阳这片昔日外出务工的“热土”,如今变成了返乡创业的“沃土”。

我市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新华社《从河南信阳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看农村发展巨变》一文上批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势头喜人,为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引导和支持,多方为他们创造条件,更大激发农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潜力,更有力推进城镇统筹发展。”陈润儿省长在全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会上,听取了尚朝阳市长对我市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经验介绍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信阳市这些年在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建立了一些有效的机制,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不仅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同时着力于解决怎么干得好的问题,需要各地认真借鉴学习。

宜趁东风马蹄疾。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趁势而为、借势而上,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结合工作职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介绍,为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关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梦圆家乡的激情,市人社局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通过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零障碍参保和无缝接续等一系列服务保障,为返乡创业者解除了后顾之忧;通过对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和创业典型培养宣传,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经验,探索了路子,树立了标杆,辐射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市人社局党组一班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广大农民工兄弟的心连心,必定能把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个亮点擦得更亮,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路顺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