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龚立堂 通讯员 晏乾坤)48年来,从青春少年到头发霜染,赤脚医生曾传兴仍然退而不休,每天身背药箱到处奔走乡野田间为村民看病,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行走在乡野的两轮120”;
公公患胃癌欠下20万元巨款,弟媳因嫌家穷离家出走,小叔子承受不了打击致使精神失常打死邻居而住进精神病院,照顾年迈的婆婆和5个幼小孩子的重任落到冯国秀的弱肩上,但她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为家人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面对滔滔洪水,张功宪不顾年老体衰,历经两个小时,在浊浪滚滚的河水中,终于将落水老人成功救起……
从一个个“草根明星”的出现,到一座城市的集体向善,潢川道德讲堂活动发挥着小讲堂、大魅力的力量,成为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培育、成长的沃土,成为该县加强群众道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既抽象又宽泛。如何找出一些有效的抓手和载体,使其生动、具体地开展起来,在基层落地生根?潢川县文明办主任杨玉清告诉记者:“传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注重政策宣传、理论教育,难免出现单向灌输的现象,致使道德教育浮在表面,不容易‘浸入’百姓心中。而我们潢川打造的‘道德讲堂’,‘重事实、轻理论;重体验,轻说教’,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事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他们能在共鸣中感悟,在感悟后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它接了地气,顺了民意,入了脑心,才能在潢川蓬勃开展。”
为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有效提升民众思想道德素质,2013年下半年,潢川县按照“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学一个模范”“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做一项承诺”“讲一节党课”的“七个一”基本流程,开始在全县推广道德大讲堂。
道德讲堂建起来了,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潢川县在实践中发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是最好的办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被请上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听众:“他们没说大道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场场荡涤灵魂的宣讲,一个个打动人心的事迹,让该县城乡居民在“身边人”带来的温暖中认知、感悟,接受心灵的洗礼,大家在常怀感动的同时,更将这种感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潢川县还鼓励各地积极创新活动内容,有的根据辖区群众需求,探索建立道德讲堂“N+1”模式,将道德讲堂与国学讲座、扶贫济困活动等结合;在农村通过“文化活动开道,道德讲堂跟进”的形式与文化活动相结合;有的结合当下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有的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开展专项主题论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断的创新使道德讲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平民英雄”现身讲堂,凡人善举筑起“道德高地”,道德讲堂彰显精神力量。黄久生、胡阳海、黄春刚、张雷、刘德兵、刘祥国、叶榄、任亦兵……一个个身边好人,一件件凡人故事,积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讲堂”。潢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道银说,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小切口,做好公民道德建设这篇大文章,不在于规模大而在于群众欢迎,不在于要求多高而在于群众自觉。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潢川的“好人现象”犹如蒲公英的种子,随着文明之风飘扬,满城飞落,处处生根,释放着巨大正能量。目前,该县已经建立起了覆盖机关、企业、行业、学校、社区、村镇、教堂的“道德讲堂”网络,已经开展各类道德讲堂1000多次,20多万人次干部群众受到了精神洗礼。
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如今,在潢川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道德讲堂,涤荡心灵、振奋精神。一系列道德讲堂活动,犹如场场春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广大干部的心田,又似阵阵春风吹动城乡道德之花绚丽绽放。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接地气的“道德大讲堂”活动,在全县各行业、领域持续播撒道德种子,大大激发广大市民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好人、存好心、扬好德、做好人”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一群好人引领满城春风,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构筑起大爱潢川的道德高地。
近5年来,潢川县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个家庭当选为“全国最美家庭”,1个家庭当选“全国五好文明家庭”,1个团体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2人入选河南好人,3名学生获评河南美德少年,在两届信阳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潢川好人建设一直领跑信阳市。潢川好人、道德模范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形成了“大爱潢川、道德之乡”的靓丽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