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这些殊荣都聚集在黄久生身上。
黄久生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在邻里照应下长大成人,现任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成为当代优秀农民工的典型代表。21年来,黄久生因坚持满载年货回老家晏岗村探望700多位孤寡老人而为人们熟知。
8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夏楼组黄久生的老家。翻修后的老屋还在,黄久生幼时的邻居们很快围住记者话起了家常。
“久生是个好人啊!”78岁的吕中秀说,“他和我大儿子一年出生,名字就是我给他取的。他能长大成人不容易啊!”
吕中秀老人至今仍住在黄久生的老宅旁。每次回乡,黄久生都会专门找到她话家常,亲切地喊她老妈。吕中秀老人很为此高兴,她天天带着黄久生买给她的手机,几年间,这部手机只接过黄久生一个人的来电。
提到黄久生小时候的日子,吕中秀总不断擦拭眼泪: “我总记住他娘病重时的话,一个湾子的邻居,一家少吃一口饭,让俺家孩子长大啊!村里人见到他兄妹问得最多的就是吃饭没有。”
黄久生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外奔波谋生,剩下他和四岁的妹妹相依为命。那是1970年,苦难难以想象。
87岁的李德起和黄久生家住得最近。他说:“当时大家都吃不饱饭啊!他们兄妹两个有一顿没一顿地过活儿,很困难啊!”
黄久生自幼称李德起老人为舅爷。他总感激地对老人说:“小时候,我吃得最多的是你家的方瓜(倭瓜)饭!”
“这孩子仁义啊!”李德起说,“1983年他开始外出打工,头几年没挣到钱,他觉得没替村里人挣面子,不敢回村里。到了1986年过年,他拉了一拖拉机的大枣和核桃分给全村的人。”
从这一年起,挣到钱的黄久生每到过年都会大车小车地拉回米面粮油和猪肉,分送给村里的老人。2008年,黄久生捐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成久生养老院。黄久生坚持认为,自己欠乡亲们的情一辈子也还不完。
71岁的倪家荣老人一直住在黄久生老宅附近。她告诉记者:“他说欠湾里人太多报答不完,我们倒觉得欠了他太多。村里的道路、自来水、健身器,都是他给我们建的啊。逢年过节,给油给肉,给老人买衣服发红包,就是亲儿子又能怎样呢!”
倪家荣印象中,黄久生小时候特别爱面子,遇到湾里人打招呼时从不说自己没吃饭,而且性格要强,稍大一些就知道在假期打零工、玩杂耍挣些钱。
“湾里人都知道他们兄妹俩没粮食,我每天就注意他家里有没有做饭冒烟。”倪家荣说,“他家没冒烟,邻居就会盛点儿饭喊他们来吃。”
70岁的黄本阁老人如今住在久生养老院,当年他家住邻近的李楼村。他回忆起给黄久生兄妹“偷”饭吃的事儿。“那一年修水库出河工,我住在他家里。”黄本阁说,“在工地伙房吃饭时,我每次盛一大碗,端出去边吃边走。回到家时刚好吃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给他们兄妹吃……”
今年7月,黄久生为村里90多位老人量体制衣,让老人们大受感动。
“人家久生翻身不忘本!”李德起说,“今天的社会非常需要这种美德,年轻人都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