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庄立华一家送来慰问品。刘 翔 摄 |
本报记者 刘翔 见习记者 李子耀
连日的高温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母亲庄立华直了直身子,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不断地流下,看着家门口的四亩地,再看着一旁瘫痪的儿子胡军,庄立华不住地叹着气。
这高温,像是要把大地烤干了。
8月14日,记者跟随大别山志愿者协会和浉河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浉河区双井街道,为救助对象胡军送去了轮椅、纸尿裤、牛奶等生活必需品。“谢谢,谢谢,真是谢谢你们!”胡军的母亲庄立华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泣不成声地说道,“没有你们,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泪水和着汗水,在庄立华脸上肆意地流淌,温暖伴随着感动,在心中静静荡漾。
37年的养育,37年的坚持,个中辛酸,让胡军的父母感慨万千。
1980年4月,胡军被人遗弃在彭家湾一带,正巧被路过的庄立华捡到,而当年7月份在一五四医院检查时发现,胡军有先天性残疾,全身几近瘫痪,大小便失禁。“当时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再养了,但我是真的舍不得,毕竟是一个孩子,我要是不养,他该怎么办?”庄立华哭着告诉记者,“当时就跟家人商量,趁着自己还年轻,就自己少吃点,少用点,多干点活,总归能把孩子养下来。”
而这一养,就是37年。据弟弟胡乐介绍,他们两兄弟,都是父母捡来的,从小到大,父母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为了照顾他们,父亲胡世成一天到晚待在家中,为胡军擦屎擦尿,帮他活动筋骨,有时候在亲戚朋友家吃饭,经常饭没吃完就往回跑,就为尽快回家照顾瘫痪的儿子。
“父亲经常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对不起两个孩子,没有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胡乐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说道,“我现在在新华大市场送货,每个月有3000块钱左右的工资,但爱人没有工作,在家照看两个孩子,生活也是捉襟见肘,没有更多的钱给父母,我也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现在好了,政府为我们申请了残疾人双向保险,每年就有1000余元的补助,再加上四亩地的收入,每年能挣5000块钱。”庄立华笑着告诉记者,“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我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浉河区残联康复中心主任李康德告诉记者,关心残障朋友,不仅是我们残联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下一步,我们将尽自己所能,将关心残障朋友的工作做好,使残障朋友得到更多的关爱,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够关注困难残障人士,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