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 教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访淮滨县直机关幼儿园园长符丽

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4月19日,央视播出三集纪录片《镜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可为什么父母的爱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对此,淮滨县直机关幼儿园园长符丽认为,这其实折射的是家庭教育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孩子是天性,会爱孩子是一种能力。

很多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家的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符丽认为,刚出生的婴儿,闭着眼睛都会找奶吃,8个月大的婴儿,吃饭时就会抢夺勺子自己吃。这说明“吃”是人的天性。在后天的养育过程中,家长把孩子的天性都给养没了,这是不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其实,吃饭、睡觉、穿衣、盥洗,这些都是孩子生存下去最基本的技能。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小,吃饭会把衣服弄脏,撒得满地都是,冬天怕吃得慢饭凉,夏天怕饭热烫着;盥洗怕孩子洗不干净,穿衣怕穿得不平整,睡觉怕蹬被子……于是,家长就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了。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变老。当父母需要孩子反哺之时,才发现孩子不会做事,不体贴父母。这能责怪孩子吗?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情感和生活的体验。衣服脏了可以洗,怕饭凉可以用保温餐具,怕烫着给孩子温度适宜的饭菜……虽然这些事情做起来远比直接包办代替麻烦,但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符丽说,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会让孩子感到很失败。马斯洛说,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爱孩子如果只是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一旦低一级的需求满足后,幸福感就会消失,可高一级的自信、自尊、他人尊重又无法满足,孩子的内心会很痛苦。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爱,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更是一种理智的爱。

符丽说:“每一个磨蹭的孩子后面都有一个焦躁的父母。”她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家长是主导地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节奏生活、学习,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可能他不敢公开反抗父母,但他会通过磨蹭来消极反抗。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吃饭、穿衣不像家长那样利索,腿也没有家长的长,家长走一步,孩子需要两步甚至更多步才能跟上。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放慢脚步,等一等。家长急躁的心态会折射到孩子的心理上,让孩子不认可和接纳自己。

有一种爱叫作等待。符丽告诉记者:“我们的孩子各有各的时区,家长请放慢脚步等一等孩子。可能你的孩子是迎春花,也可能是荷花,也可能是腊梅花,或许它不是花而是一棵树,谁知道呢?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花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犯错,在犯错中,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犯错,好像是一失足就铸成千古恨一样。

符丽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些天单位早上5∶30排练,一位同事在排练中,一直焦躁不安。问其原因,孩子上初中,出门时孩子尚在睡觉,没有人叫醒,怕孩子迟到。果然,孩子像同事预估的一样迟到了。同事心情郁闷,排练也心不在焉了。我问:“你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定闹钟起床呢?即使是迟到了会有什么后果?”她告诉我:“老师会批评他。”我说:“那就让老师批评呗!”

符丽告诉记者,其实,父母要做的是中午放学回家,不经意地问孩子,早上迟到了没有,迟到的后果是什么。不指责、不动怒,心平气和地听孩子说。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符丽说,其实,孩子有时向父母抱怨只是情感的发泄而已,并不需要父母教他怎么做。孩子在情感发泄的过程中,逐渐平复自己的心情。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父母要为他的行为负责。

采访最后,符丽告诉记者,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父母的爱是否是孩子需要的?孩子是否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否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都是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每一个孩子的身后都有着不尽相同的家庭,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镜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