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磊

在出山店水库移民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是日夜奔走于安置点和移民村之间的村干部,也不是“抢阴天,战雨天,晴天一天当两天”的建筑工人,而是雷厉风行又无微不至的出山店水库移民迁建工作督察组。随着汛期到来,倒排工期,科学督察,便成了推进移民安置区建设最有效的手段,他们的工作也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

6月17日,记者来到游河乡孔畈村浉河区出山店水库移民迁建指挥部,深入了解水库移民迁建督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推先进,盯后进,工作越干越有劲

自督导机制启动以来,督察组成员每天都去安置点施工现场,对出工人数和机械台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数量不足就立即想方设法调整,并把所有安置点的工作时间从前期的每天最多10小时,增加到后来的每天至少13小时。经过调整,大部分安置点的建设进度开始加快,但由于整体工程量大,时间紧迫,加之阴雨天气较多,工程进度依然稍显缓慢。对此,督察组召集村干部和施工方等多方开会商讨,最后决定同步施工、交叉作业,把房屋主体、内外粉和门窗分步骤施工调整为在不同的阶段同时施工,晴天刷外粉,雨天刷内粉,遇到大雨就搭起棚子拌水泥,有效避免了阴雨天对施工的影响,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在每三天一次的安置点建设督察 评比中,记者发现11个移民村的名次变动非常大,有的村之前还是倒数,但后来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追到了前三名,各村之间形成了明争暗赛、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督察组组长周晓红说:“现在安置点建设已接近尾声,我们就采用重点督察后进的工作方式,哪几个村落后,我们就把工作重心放在哪。不仅要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还要向进度落后的村介绍先进村的工作经验,共享好的工作方法,这样也能为落后村奋起直追增添动力,同时我们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统筹推进11个移民村的安置点建设工作。”

重安全,保质量,工作越干越漂亮

随着移民迁建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安置点建设的安全和质量从“最重要的前提”变成了“重中之重”。在施工现场,越是高强度作业,越要注意安全。针对多变的天气,督察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不仅定期对工地上准备的雨天防滑、晴天降温的相应用品进行检查,对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数量进行清点,还在适当的地点设置醒目的警示牌,挂上安全宣传横幅,真正做到安全施工“看得见、摸得着”。

工程质量是移民们最关心的事情,也是督察组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大塘村党支部书记张世营告诉记者:“督察组每次来我们村,都会详细了解安置点的工程质量,我们村也选派了3个村民代表,对内外粉及水电工程进行质量监督。为更有效地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保证移民的住房质量,在每三天一次的督察评比中,村里和施工单位达成了同奖同罚的协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安全和质量上,督察组、村干部和施工单位保持了良好且及时的沟通,层层传导压力,人人盯紧质量,步步注意安全。

巧协调,排阻力,工作越干越顺利

姜堰村位置偏远,距离集中安置点约10公里,共有429套安置房需要建设。因路况极其恶劣,大型机械无法通行,加上312国道改线,交通压力大,导致安置点建设开工晚了两个月。但在最近两次的督察评比中,姜堰村从原来的倒数渐渐冲进了前三。

“动工前,每逢下雨,安置点周围的路面积水能养鱼。”姜堰村党支部书记王义彬幽默地说,“交通有问题,安置点的墙面工程就不敢动,因为一旦动工就不能停工,大车开不进来,材料就跟不上,这样的话前面的工程就要作废。”经过督察组多方协调,修复了安置点周围近10公里的路。路修好了,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才能进得去,安置点建设总算是开始了。

刚修好一条路,另外一段路也出现了问题。姜堰村的粉刷材料是从湖北进的高端建材,而从湖北过来的那条路刚好赶上312国道改线,交通拥堵严重,阻滞了大部分的材料运输。为此,督察组协调交警大队在现场疏通,缓解交通压力。

修好了路,疏导了交通,供电又出了问题。原来,旧铁矿的高压电路是这附近两个安置点唯一的施工用电来源,但电线已经老化,无法负荷高强度的运转,变压器、电线轮流出故障,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村里和乡里想尽了办法也没能解决。督察组经过多方协调,说服了电力部门对工程用电进行持续维护,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5月底到6月初,姜堰村在每三天一次的督察评比中,从之前的榜上无名,到现在多次位列前三。

“科学督察,不仅要科学督导和检查,更要有层层压实责任的工作意识,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工作觉悟,全方位统筹协调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让督察 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实实在在地为出山店水库移民迁建工作出一份力。”出山店水库移民迁建工作督察组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