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虞静)“给我来包竹笋,多少钱?”“你这是大包,五元。”昨日,当记者又一次来到美丽的西河湾,惊奇地发现“宝宝”正坐在一处石阶上剥竹笋,旁边放置着一包包刚剥好的新鲜竹笋。
“宝宝”的真名叫张因群,30岁,与养父一起生活。
每一次去西河,记者都会发现“宝宝”有些新变化。他会不定期地出现在西河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里,一看见来人了,就积极地烧开水给客人泡茶。一开始,大家还很不适应他经常出现在较为正规的办公场所。驻村干部张一谋告诉记者,张因群是低保对象,又智力残障,在扶贫工作中对他就是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
西河村成立了西河农耕园种农民养殖合作社,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将村民的田地房屋都纳入了合作社,变成了集体财产。村民们纷纷将土地入了股,通过统一管理,每年不光有分红,还能在合作社里务工,张因群也不例外。不仅如此,他每年在合作社做工还能领到8000元至10000元。
村民张因祥告诉记者,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后,村子美了,游客多了,张因群的头脑似乎也灵光了起来,他仿佛突然吃透了靠山吃山的道理,加上大家给他出点子。现在这个季节他就卖竹笋,每天能挣到200元左右,竹笋生意可以持续20天,一季就能挣4000元。
当漫山遍野的野生猕猴桃成熟时,张因群就会上山去采摘拿到村里来卖,力大身不亏的他每天都能摘200多斤,时价能达到8元一斤,这让他好好“发了笔财”。
这几天,张因群又换行当了,到处采摘金钱草、野菊花等中药材,每天乐在其中。邻居们经常和他开玩笑,让他多挣些钱,早点找个媳妇,他听后总是乐呵呵地笑着。
如今,“宝宝”仍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流,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他知道好日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