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潮的“老书记”


本报记者 时秀敏

这两年,西河村火了,成了很多人梦回老家之地。记者曾多次前往采访,了解了这里的一些人和诸多事。“老书记”就是其中的一位。

“老书记”是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孝翱,今年60岁。他当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位“西河通”,也是最受记者欢迎的新闻人物,但他一口难懂的地方方言着实难倒了不少人。

5月25日,记者随国家发改委大别山干部学院处级培训班的学员到西河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再遇“老书记”。

“俺西河是省级贫困村,过去交通闭塞,通信落后,老百姓没啥收入,娶媳妇都难,稍微有劳动能力的都外出打工了。”“老书记”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现在外出的很多群众都回来了。为啥?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让西河发生了巨变,村子变美了,游客多了,以前烂在山上的土特产能卖出去了,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爆满了,大家有活干、有奔头了!”

“老书记”说得头头是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记者恍然大悟:“‘老书记’的话能听懂了!新县话变为普通话了,‘老书记’够新潮!”

听到记者的感慨,“老书记”笑了:“现在,全国各地来西河旅游、参观、考察的人越来越多,说方言客人听不懂,不符合咱老区人的待客之道。将来,没准还要和国际接轨,学说英语,你信不?”

怎么不信?“老书记”还有更新潮的。这不,记者发朋友圈时,“老书记”问:“可以加个微信吗?”

原来,“老书记”不但会玩微信,而且还是“我为西河添彩”微信群的群主!

“‘我为西河添彩’微信群是西河村共产党员的群,除了几位年事已高的老党员外,全村38名党员,31人在群里。”“老书记”如数家珍,“村里的大事小事,在群里一发,大伙儿都知道了,也都会帮着出谋划策。大伙儿的联系更紧密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西河村除了“我为西河添彩”共产党员群外,还有“西河复兴群”“西河合作社社员群”等几个群,群里有200多名群众。

“你别小看这些微信群,好用着哩!它是我们畅通社情民意的通道,尤其是以前对村里事情不怎么关心的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现在参与度很高,人人都是西河发展的主人,是名副其实的‘群策群力’啊!”对自己新的工作方法,“老书记”很是自豪。他说,过去很多跑远路、费口舌的事儿,如今指尖一动,就能解决了。

享有“画里乡村、梦里老家”之称的西河,是中国景观村落。山上野生兰花漫山遍野,有群众挖了卖钱,群里就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会破坏西河的生态,村党支部当即组织人员加以宣传、制止,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西河有12个村民组,个别群众建房不按统一规划来,只要一动工,群里保准有人上传图片,有图有真相,发的人理直气壮,建的人偃旗息鼓。在西河人眼里,西河的复兴不仅在当下,更在未来。

白天忙忙碌碌,微信往往不能及时关注。但无论多忙,作为群主,“老书记”每天夜晚都要浏览一下西河的各个群,了解百姓心声,及时答疑释惑。

送别国家发改委前来调研的客人,昨晚“老书记”又登录了微信。

“我为西河添彩”群里,在外务工的共产党员蔚强@张孝翱:“前两天我父母电话欠费停机,驻村干部张峰帮忙充值了100元,太感谢领导了!事虽小,心很暖。”

“老书记”立即回复:“你父母电话停机,张峰帮充话费,体现了他为民解困的一点心意。咱村还有7户13人没有脱贫。到年底,全部脱贫没有问题。西河是大家的西河,欢迎你们都能回来添彩西河!”

顿时,“我为西河添彩”群里,点赞一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