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北国江南美如家


——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采风活动侧记(下)

本报记者 李浩

登山,乘船,品茗,观茶艺。

山好,水好,茶好,人更好。

如果用几个字来形容5月20日“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的采风活动,以上应该是最好的注解。

登鸡公山,看南湾湖,品信阳毛尖,观茶艺表演,信阳这乡野的生动,在这一次采访活动中又生长出了更多有趣的灵魂。

山 的 雄 伟

当清晨清幽缥缈的凉爽空气填满整座山时,闷热的初夏已被婉拒在门外。

盘旋的山路两旁,舶来的金鸡菊随风招手,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眼前这个泉水淙淙流淌,飘香鲜花兰草的鸡公山,引起了车内一阵惊叹:多么奇妙的鸡公山啊!

它凭借独特的清凉气候,和涛声瀑鸣、云海雾障、苍松翠柏、丽鸟娇花,宛如仙境旖旎秀丽的天然美景,为人们提供了度假、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还因吸引了一批近代的传教士和洋商,在此兴建500余幢异国情调的别墅聚居,获得了享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在这里,你可以住百年别墅客房、听欧美轶事风情,还可以食南北街农家野味、享高山草甸休闲度假、傍寺院道观养心禅修。清末诗人刘景向在《鸡公山竹枝词》中曾用“三伏炎热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的诗句来赞美它。

然而,有人奇妙于它“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的自然秉性,也有人奇妙它的命名。

为何“鸡公山”不叫“公鸡山”?

在报晓峰,《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执行主编冷梅和《人民日报》生态采访室主编潘少军有了一番有趣对话:

“你说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潘少军首先发问。

“你问我这,就好比问我‘鸡公山’为何不叫‘公鸡山’一样难答。”冷梅笑道。

两位“大咖”的疑问,在导游那里得到了答案。原来,现在我们多用鸡公山是源于古代语言“倒序”词的历史遗存。

除了名称的历史遗产,鸡公山上更有500余幢具有异国情调的别墅“聚居”。百余名媒体人,行走至此,也颇为感慨,鸡公山,不仅有山的雄伟,更有历史的厚重。

除此之外,还另有一则趣闻。

在报晓峰“天下第一鸡”石牌前,不少男记者驻足合影,有人纳闷,究其原因,原来“鸡”同音“记”。有人调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鸡公山上,没有和“天下第一记”合影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鸡公山上,笑闻不断……

绿 的 专 场

夏至未至,申城大地,葱绿翠绿茶绿,挤挤密密,一同出席绿的专场。

这绿的专场得益于信阳得天独厚的生态。

“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正是信阳城市的真实写照;530多种野生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居全省之冠,森林覆盖率36.11%,是信阳的绿色数据。

见惯了黄土的黄,《酒泉日报》的记者王志华在参观完鸡公山后,感慨地说道:“来到信阳能看到山山水水,真好,信阳气候好、水质好、信阳菜也很美味。”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纪委书记朱环返程途中发来信息:“三天信阳之行,收获满满,乔新江书记‘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的理念让人羡慕,在这里,相信人和自然都能被温柔对待。”

这绿的专场更得益于信阳市委市政府独特的发展理念。

5月19日,潘少军对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进行了一次专访。5月20日,在真正见识了信阳的这抹绿色之后,他才对乔新江提出的生态发展理念领会更为深刻:“乔书记对生态的认识是很深刻、很有高度的,他既是一个理论者,又是一个实践者。过去我们说,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是对于生态与城市发展最浅层的认识,乔书记提出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间,一个‘放’字,一个‘轻轻地’就体现出来城市对山水保护的态度。”

即使满眼皆绿,仍要保持警惕。

碧波荡漾的南湾湖,75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61座岛屿,这些岛屿形态各异,如碧珠盘洒,美不胜收。

有的媒体人忙着欣赏美景,记录下美的瞬间;也有媒体人对我们水源地保护工作接连发问;更有媒体人善意提醒,介绍外地经验……

诸此种种,无不为我们敲响警钟,绿的专场需要铁桶般的保护。

茶 的 盛 宴

信阳毛尖是历史留给今天信阳人的巨大财富。

从百年前的小小茶叶起航,信阳毛尖在陆羽的《茶经》里芳容初现——“淮南茶,以光州上”,光州即信阳;在苏轼的华章里灼灼其华——“淮南茶,信阳第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骄然绽放——1915年,作为世界绿茶珍品,信阳毛尖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5月20日,在南湾湖茶岛上,从700多公里外的杭州又传来喜讯:信阳毛尖获得“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美称,位居亚军。这也是继1958年之后,时隔59年,农业部再次组织推出的第二次中国十大茶叶公用区域品牌评选。

消息一出,“中国报旅信阳行”微信群里沸腾了,恭喜之声不绝于耳。

信阳毛尖,确实有此实力。

在浉河港郝家冲,媒体人一边品评毛尖,一边交流着此行感受:

“陕西南部也产茶,但信阳毛尖喝起来味道更鲜爽、醇香,回甘也更浓。”《西安晚报》的记者杨明作此评价。

更有很多媒体人现场“抢购”,将信阳毛尖作为馈赠佳品。

三天的信阳之行让很多媒体人改变了对信阳,乃至河南的看法。

《雅安日报》生态雅安杂志社总编辑钟春燕离别之前,在朋友圈发文:“收获满满,北国江南,你改变了我对河南的印象。”

《临沂日报》李克峰临行前,感慨于信阳不仅山好、水好、茶好、报好,而且人更好,更作诗一首:申城无处不飞花,北国江南美如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