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光山朝圣(上)


王继兴

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近光山的。

“圣”者,旧时称人格最高尚的或者智慧最高超的人,如圣人、圣贤、圣哲;同时,也是对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者的尊称,如画圣、医圣、诗圣……在我国史学界,能被称作“圣”者,恐怕非“二司马”莫属了,

所谓“二司马”者,一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二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

司马迁所撰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裁,在他之前无第二人,在他之后,各朝代正史均仿《史记》纪传体,可见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文学著作,其笔力之超凡脱俗,挥洒自如,生动活泼,在“二十四史”中最为杰出。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共294 卷,采编年体,从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战国时代开始,直到五代之末,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按年、按月,循序而进,条目清晰,重大事件记载更详,是中国史学编年体的集大成者。 在他之前,唯有孔子的《春秋》、左丘明的《左传》、地下发掘出来的《竹书纪年》等书,也属编年史籍,但记载简略,不足与《资治通鉴》相比。 在它之后,后代史学家有《续资治通鉴》《国榷》等书,也无非继承司马光的事业。 所以司马光是中国伟大史学家之一,可与司马迁相提并论。

我说“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近光山的”, 是因为司马光与光山的关系太密切了!

司马光虽然祖籍北宋陕州夏县(今属山西运城),但据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任光山知县时,生于县衙官舍的,于是父亲给他取名“光”。有道是“地灵人杰”。司马光不仅是史学家,还是政治家、文学家,一个地方能出现这样一位人间大“杰”,也足显其地之“灵”了!所以近千年来,人们一提光山,自然就想起了司马光;一提司马光,自然就想起了光山!

20年前,我在山西运城地区夏县的涑水河畔,曾拜谒过司马光墓,并引发了不尽的遐思。此次前来光山,在我的意念上恍觉是沿着一条“不舍昼夜”的长河,逆流而上,去朝拜一个伟大生命的源头。所以我特意期盼作此朝圣之旅,更是想探寻一点司马光作为伟大史学家之所以事业能够大成的因果轨迹。

一走近光山,我便联翩看到一个个闪射着光辉的名字:“司马光路”“司马光广场”“司马光宾馆”“司马光中学”……司马光虽然离世近千年了,但他的身影还在光山的大地上处处闪现,他还依旧活在光山人乃至全国人的心里!

特别是走进悬挂着“司马府”匾额的司马光故居,我仿佛走进一座圣殿。庭院虽然不大,其“场”却令人肃然!那足迹历历的甬道,那青苔茵茵的浅阶,那飞檐翼翼的凉亭,那绳痕深深的古井,那古香古色的窗棂门楣,那斑驳残破的柱础雕栏,还有那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让人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特别是院里那组《司马光砸缸》的群雕,更是栩栩如生地定格还原了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站在这组群雕的面前,我在思考:也许,只有光山的水土,才能孕育出童年司马光的灵智!当然,除司马光外,光山古今名人另有多多。所以,现在光山县提出了一个新的品牌构筑理念,叫“红绿弦城,智慧光山”,这实在是一个颇耐思索、大有文章可做的课题!

我说“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近光山的”, 是因为我大半生职业的缘故,我在更深刻地重温和反思新闻与历史的关系。

在司马府朝拜的过程中,我终于领悟到了司马光终成大业的一点很重要的原因。那是讲解员在为我介绍司马光生平事迹的时候,讲到的一则故事。

她说,一年秋天,有亲戚从山西夏县带来一袋鲜核桃。幼小的司马光想吃鲜核桃,但剥了半天没有把外面的一层青皮剥下来。保姆帮他烧碗开水,把青核桃放在开水中烫一会,再捞出来,就很容易将青皮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看到弟弟正吃着香甜可口的鲜核桃,惊讶地问:“谁这样聪明啊?”司马光随口即答:“看不出来吧,是我呀!”这件事被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看在眼里,便对着司马光大声呵斥道:“小子何得谩语(撒谎)!”然后,耐心地告诫司马光做人必须讲真话、不说谎的道理。这件事对司马光震动很大。从此,司马光终生坚持以父亲的教诲为鉴,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由此可见,童年时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成长是多么重要!

讲真话,不说谎,这是史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底线,也是新闻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底线。我的职业是报人,对此难免沉思绵绵。我的恩师甘惜分先生,是新中国新闻学的奠基人,“新闻与历史同一论”是他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此,他撰写过《新闻学与历史学》《新闻与历史》《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等一系列令学界振聋发聩的重要论著。他提出,“新闻与历史貌相反而实相成”,“今天的新闻,不要等到明天,就在今天,它就是历史了。”他还说,自己搞了几十年新闻工作和新闻研究工作,深知新闻工作的奥秘是反映事实真相和时代真相,新闻就是当代史,新闻记者就是当代历史学家,新闻记者必须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客观公正观察当代的时代进程,必须向古代伟大史学家学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先生享年百岁,去年逝世。他的大型墓碑上,极其醒目地镌刻着他的遗言:“写真事,说真话,讲真理,传民情,达民意,呼民声。”

作者简介:

王继兴,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大河报首任总编辑兼漫画月刊杂志主编,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有著作《编报余墨》《萍踪感悟》《云影笔踪》《书香缕缕》《诗意人生》等十余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