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鄢有生 季恒)日前,平桥区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污染环境案,一审以被告人陈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对被告人陈某违法所得822785.05元予以追缴。一审判决后,被告人陈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信阳中院经审理后作出判决,维持一审判决,现此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该案是信阳两级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以来所审结的首例污染环境罪案件。
2016年9月初,被告人陈某在未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在平桥区工业园使用租借的厂区及炉子设备,非法将收购的200余吨废旧蓄电池拆解以提炼铅块。截止至2016年9月19日被市环保局查获时,已提炼出成品铅块104吨,剩余约50吨原料铅蓄电池未提炼。此后,被告人陈某将其中部分铅块以每吨12850元的价格销售给他人。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陈某明知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但其仍旧在未进行环评、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收购废旧蓄电池,进行废旧电池拆解提炼铅块,其行为主观上构成污染环境的故意,客观上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被告人陈某虽然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但其在自首前私自处理被环保部门查处的物品,性质恶劣,依法不应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被告人陈某贩卖铅块的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遂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作出上述判决。
相关链接〉〉〉〉
法官释法:平桥区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本案主审法官关可欣结合本案,谈了司法对环境资源保护的一些看法: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长远大计,人民法院肩负着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本案中,被告人陈某在未进行环评、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收购废旧蓄电池,对废旧电池拆解还原生产铅块重达104吨。其虽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但其在铅块已被环保部门查封的情况下,仍趁夜间私自将铅块运至外省贩卖并牟取非法暴利,其行为性质恶劣,危害深远,法院应依法对其作出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