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在省教育厅实施的中原名师培育工程“百人计划”中,我市有5人夺得“中原名师”殊荣,1人获得“中原名师候选人”资格,如此斐然的成绩在全省领先,令人欣慰和鼓舞。目前,我市以中原名师为引领、以省市级骨干教师为支撑的“金字塔”结构式教师人才队伍正在形成。3月18日、19日,我市率先开展了“中原名师信阳大讲堂”活动,这既是全省教师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也是信阳教育人勇于担当的体现。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近期,本报科教新闻部将开设 “中原名师风采”系列报道,专栏主要以专访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呈现我市五位“中原名师”和一位“中原名师候选人”先进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本次主题宣传活动展现名师风采,发挥名师效应,全力助推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每年新生入校的日子,我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们稚嫩而充满憧憬的脸,看着家长们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就想: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步入校门,我们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引导与影响?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长高了不少的背影,我在想:这个生命三年来有了哪些变化?我们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多少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东西?”昨日,淮滨高中校长、中原名师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含深情地说。

作为在一线奉献教育工作二十余载的老师、校长,李明从没有停止对教育的终极性思考。

“淮滨,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因为如此,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的关爱。”李明告诉记者,“我们能给他们的就是用我们全部的生命影响他们、关爱他们,使他们在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其生命也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升,从而拥有善良的人性、丰富的生命、高贵的精神。”

李明认为,作为校长,只有理解了教育对生命的全部意义,才能用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去影响老师和学生,才能为生命的充分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正是在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对当校长近二十年的反思、对当今学校教育的审视的基础上,李明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权力”与“脑力”总是有限的,唯有“心”是无限的,从而逐步向教育的本质接近:学校就是师生生命发生影响的场所,学校教育就是个体生命为追求提升而获取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生命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彼此成就——“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李明认为,教育是基于生命、伴随生命、完善生命的事业,教育伴随生命成长,这种伴随体现在: 教育延伸生命的长度、教育拓展生命的宽度、教育成就使命的高度。

“生命恰似两个永恒之间的一片峡谷,‘生’是起点,‘命’是终结,而连接这起点与终结的便是教育。”李明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学校文化上,因而,构建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要通过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统领,形成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李明认为,教育对生命的影响体现在:教育是人与人的生命对话,是通过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进行的影响;教育需要在活动中培养能够贯穿孩子一生的优秀品质,这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绽放生命的过程;教师作为影响的一端,其本身的厚度、深度与力道,也直接关系着影响的效果,关系到“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实现程度。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你想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得是什么样的人。

“‘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的凝练与提出,从理论上解决了思想的引领、目标的确定和路径的选择问题,引领着学校的办学思想,指向学校的培养目标,规划着学校发展的实施路径。”李明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立足教育的本质、关注师生生命的成长状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生命对话场’的课改路径,完善保障生命和谐发展的管理机制,探索并走出一条致力于促进生命融合并精彩的道路。”

李明说,“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也是他自身生命过程中的体悟。

李明出生于教育世家,祖父是中共地下党员,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受党的指派,回到家乡办学校、当校长;父承祖志,一生都在坚持教书育人。1999年6月29日,父亲临终时唯一的嘱咐就是要求他不要离开这块土地,不要离开教育。大学毕业后李明踏入教育工作岗位,屈指数来,已是第30个年头,任校长至今也已20余年。面对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困难和挑战,他选择了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此期间,虽有多次转行的机会,也有多次离开家乡的机会,但他始终不曾动心。

他告诉记者:“可以说,正是祖辈们那种倾心教育的精神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踏上了这条幸福而艰辛、至今仍然在坚定前行的教育之路。”

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教育是空洞的。采访最后,李明说:“‘学校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课堂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正是我在多年探索之中对教育的理解与领悟。真正的爱是正确的给予,真正的教育是理性的践行,带着追问,我会在思考与提升中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