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 李浩

“种树栽茶山聚宝,放鱼养鸭水藏金,横批是勤劳致富。这副春联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2月8日上午,光山县晏河乡付店村村民张家普在自家新建的三层小楼前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两年的巨大变化,他做梦也没有想到。

“要不是有党的好政策和乡村干部的帮扶,我老张现在说不定还住在土坯房里呢,更别提种白茶、养麻鸭了。”年过半百的张家普说起脱贫前后的生活,感慨万千。

2012年以前,一没技术二没资金的张家普和老伴守着几亩薄田,收入甚微。2009年和2012年,两个儿子先后结婚,老张花掉了所有积蓄,成了地地道道的贫困户。

“总不能这样一直穷下去吧!”张家普回忆说,2012年年初,得知村里从县茶办订购了一批白茶茶苗,且种白茶效益不错,他就找到村支书詹才刚,想把自家的12亩地也种上白茶。

“老张是个有志气、有想法的人,他当时愿意种白茶正符合村里的脱贫思路。”记者身旁的詹才刚说,“白茶鲜叶每亩的收益比绿茶高出2倍左右,且邻乡就有大型茶叶加工厂,不愁销路,白茶丰产期近70年,能让贫困户稳步脱贫,不再返贫。”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2012年,付店村成立的青山春生态茶专业合作社免费将张家普的12亩地改造成茶园。“合作社不仅帮我开挖平整土地和栽种茶苗,让我参加县扶贫办组织的茶叶种植技术培训,还邀请县茶办的专家到茶园指导。”张家普激动地说,这小小的茶叶让全家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4年收获123斤鲜叶,卖了1.2万元;2015年收获840斤鲜叶,卖了8.5万元……”张家普算着“致富账”,指着去年刚买的炒茶机说,“这是村里从农信社为我申请了3万元贴息贷款买的,有了它,不仅提高了自家茶叶的经济价值,还能为其他茶农加工茶叶。”

2016年年底,靠种植白茶实现由贫困户“蜕变”成小康之家的张家普又盯上了养殖麻鸭这一致富门路。“麻鸭养殖成本低,市场行情好,我这1万多只鸭子很快就能卖出去了。”张家普说,通过种茶养鸭,他成了村里的“脱贫明星”,很多村民都向他“取经”,“脱贫不能等靠要,我想帮助更多的村民找到致富路子,大家共同奔小康!”

“从光山县有名的贫困村到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如今的付店村有茶有花,有水产养殖还有光伏发电,生态良好、产业多元。”光山县公用事业局派驻付店村第一书记吴蕊告诉记者,通过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发展理念,付店村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截至2016年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796人已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