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明

我家在豫南息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后,家乡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春节,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有了一段休闲的美好时光,于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大家围拢到空旷的场地,开展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文娱活动最简便易行的是扭秧歌。大姑娘脸上涂着胭脂,嘴上抹着口红,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小伙子穿着白衬衣,外面套着坎肩,下穿灯笼裤。他们腰里系着红绸带,手握着红绸的两头,摆动着双臂,哼着小调,踏着鼓点,前走几步,后退几步,或者踏着十字步,扭个痛快。小伙子喜欢踩高跷着扭,双腿绑着高跷,双臂掌握着平衡,扭来扭去,高兴极了。女孩子喜欢拿着扇子扭,她们握着彩扇,扭着腰肢,变换着队形,彩扇如彩蝶般上下飞舞,煞是好看。

最逗笑的是划旱船、拉犟驴。旱船用彩绸围着船身,上边扎着船楼。姑娘站在船里,踏碎步,跑圆场,摆队形,飘飘荡荡,婀娜多姿;小伙子拿着船桨或竹篙,引导彩船,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突然船儿搁浅,小伙子前拉后推,还是走不动,只好用竹篙来撬。彩船突然前行,小伙子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引得观众哄堂大笑。拉犟驴的小伙子拿着鞭子,驱赶着犟驴,穿彩衣的姑娘骑在驴身上,悠然自得。上坡时犟驴走得慢,小伙子用巴掌拍驴屁股,犟驴发怒,后腿一蹬,小伙子一闪,没踢着。观众们忍俊不禁,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耍狮子也很精彩。一人在前边舞狮子头,狮子双耳扑扇扑扇乱动;狮眼一睁一闭,滴溜乱转;狮口一张一合,吐着红舌,活灵活现。一人舞狮尾,紧随其后,配合默契,协调自如。大狮子、小狮子活蹦乱跳,踩木桩、上桌子、滚圆球、过跷跷板,上蹿下跳,憨态可掬,逗得观众不断叫好。

最具地方特色的是耍板凳龙。板凳前边扎着龙头,上边装饰着龙衣,下面有三条板凳腿。表演的三个人各抓住一条腿,其中一人从另两人中间穿过,如此循环往复,表演着彩龙翻腾的各种姿态。更壮观的是五六十人表演、一二十条龙齐舞的场面。他们摆着长、方、圆、八字等队形,表演着龙出水、龙点头、龙转身等舞蹈动作,群龙翻滚,令人目不暇接。

最有气势的是几十人一起舞长龙。前面的小伙子挥舞着圆圆的绣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高高抛起,又稳稳地接住。后面跟着的几十人高举着龙头、龙身、龙尾。龙头双角高翘,双目圆瞪,龙口大开,十分威武。龙身分为几十节,被五彩斑斓、熠熠闪光的龙衣连接起来。龙头追逐着绣球,龙身跟随着龙头,龙尾不停地摇摆,整条龙或转圈,或翻滚,或盘柱,上下翻飞,左右腾挪,气势非凡。

一场一场表演,一次一次欢腾。表演场里,欢快的唢呐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以及观众们的鼓掌、叫好、喝彩声响成一片,人们沉浸在喜庆、激昂、欢乐的气氛之中,为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社会里感到幸福,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