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庸兴
时下,“精准”一词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改革顶层设计到具体施工,从产业政策到扶贫脱贫,从理论宣讲到化解矛盾等,都提出了“精准”的要求。精准就是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理应把“精准”当作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态度,并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的取得不是光有美好的愿望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那些成天想着出人头地、一鸣惊人,却不从点滴提高素质、积累经验入手的人,必定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一颗螺丝钉不拧紧,可能影响整台机器正常运转;一份文件处理出了差错,可能造成工作失误甚至泄密的严重后果……任何“差不多”的标准、“马大哈”的态度、大而化之的作风,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精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应把“精准”养成一种习惯,不但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还要在更多领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精准、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