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靖
过罢本周,余功国在火石沟水库当管护员就满两个月了。进入冬季以来,在水库上巡查,寒风吹在身上,余功国的心里却暖意融融。他从没想到自己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份工作——管护不耽误农活,管好了每年还能增收3600元。
余功国是商城县吴河乡开觉寺村的贫困户,同他一样,从今年11月1日开始,该县有145名贫困户当上了小型水库管护员。这项工作是由我市水利部门提供的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之一。
商城县位于淮河流域,是国家级贫困县,水利设施众多,仅小型水库就有145座,其中小型一类水库12座,小型二类水库133座,水库的日常管护需要一定人力。过去,管护工作由承包鱼塘养殖户代管,存在统管难、监管难等现象。
今年,按照省、市《关于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该县把落实小型水库管护主体纳入全县脱贫攻坚之中,按照乡镇负责、部门监督、财政保障、就近选聘、精准到户的原则,在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选聘管护员,经过培训后统一上岗,解决了小型水库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9月初,我们在各乡镇公布了管护员选聘标准,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选聘水库所在地附近居住,身体健康,能胜任管护职责且未兼任其他公益岗位的人员。”商城县水利局总工程师杨允江介绍说,通过这一举措,既加强了小型水库管护,保证了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又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实现脱贫,是两全其美的事。
按照双方协议,由乡镇政府与拟聘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一年一签。县水利局、县扶贫办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及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发放管护费的依据。在管护费执行上,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由县财政负责经费落实,按照小型一类水库每月600元,小型二类水库每月300元的标准,每年核对管护经费近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