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双十二”网购热潮刚过,笔者在自家小区看到,小区不少垃圾桶就被各种各样的快递包装垃圾填满了。仔细一瞧,随手丢弃的快递包裹袋上,基本都贴有各式快递单子,姓名、电话、住址等清晰可见。

如此随意一丢,丢掉了个人信息安全,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一旦个人信息泄露,轻则被广告骚扰,重则被骗取钱财。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还很多,比如:随意扫二维码、连接免费wifi、填写用户信息调查表、下载应用软件的APP和办理各种会员卡,等等。许多人对这些“小事情”往往不当回事,但当面对电话骚扰不断、商业短信频繁、电话营销诈骗时,我们常常纳闷是谁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不当回事,就是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在网络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快捷传输,个人隐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近日,媒体有关“700元能买全部个人信息”的报道,又将互联网信息安全推向了风口浪尖。个人的信息被泄露,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缺乏,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个人信息,一头连着隐私,一头连着人身与财产安全,我们对此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如何保护身份信息安全?就个人而言,首先要增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这种保护并不仅仅限于不丢失,而是要慎重对外利用个人信息,提高自身判断力,尤其是填写个人真实信息时,更要三思而行;不因贪图小便宜,轻易亮出个人身份信息;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遇到个人信息泄漏和随之而来的广告骚扰,要及时投诉举报,迅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

面对个人信息泄露,多一些保护意识,保持自觉警醒,才能给自己的隐私信息穿上“保护衣”。(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