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2015年以来,新县教体局积极配合全县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强民,资助惠民的作用,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把教育扶贫当作大事要事常抓不懈,扶贫工作精准高效。

抢抓机遇,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抢抓国家对老区新县扶贫工作给予支持、政策给予倾斜的大好时机,及时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依托农村新建或改扩建附属幼儿班,解决农村贫困幼儿就近入园问题,对普惠性幼儿园中家庭贫困的幼儿按每生每年400元的标准资助。二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寄宿生实行“一补”资助。三是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贫困学生优先享受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四是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上学期间由国家贴息。五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发放各项国家资助资金3706.08万元,惠及贫困学生3.8万人次。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精准到位。2015年以来,新县教体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教育扶贫的资金支持。一是在发放营养餐改善计划国家资金每生每天4元的基础上,又对每生每天按1元的标准予以补贴。二是为保障农村村级小学、教学点贫困学生吃到安全、营养、可口的饭菜,每年拿出192万元,用于解决炊管人员的工资。三是将全县95名特困学生集中到“新县光彩实验学校”就读,吃、住全免费。四是为14名在“特教学校”学习的特殊教育贫困学生实行吃、住全免费。五是实行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上高中免学费制度。

创新举措,行业优势发挥到位。近年来,新县教体局在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创新举措全力搞好扶贫工作。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贫困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降低上学成本。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实行“零门槛”,划片就近入学。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动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贫困户,为他们出点子、办实事,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涉外教育,先后培训农民工近5万人次,缩短了脱贫致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