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凌云

近日,我市淮滨县发改委84岁退休干部方积玉撰写的《淮河流域发展应列入“十三五”规划国家级重点发展战略》获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三等奖,其建言献策内容已经汇编入人民出版社今年6月份出版的《共建共想 同心同得 “十三五”规划问计求策优秀建言选编》之中。据了解,此次由国家发改委启动的国家级规划问计求策活动中,共收到海内外1.6万人提出的3万多份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评审,评选出个人奖项135个,而方积玉的《淮河流域发展应列入“十三五”规划国家级重点发展战略》就位列其中。

据了解,全省范围内除了方积玉,还有一位二等奖获得者——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办副主任刘田忠。刘田忠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淮滨县有一位84岁老人方积玉获得三等奖,我觉得非常值得敬佩。”带着同样的敬佩和好奇,记者走进了方积玉老人的家,探寻一位84岁获建言献策奖老人的生活。

看报已成痴迷 独居而不孤独

与获奖的光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积玉日常平淡安静的生活。老伴儿已去世6年,独居的方积玉平时除了忙活自己的一日三餐,剩下的时间都交给了报纸。“早上邮局分发报纸的时候我在旁边就把没订的报纸看完了。”老人每天一早步行去淮滨县南大街邮局看报,看完报纸带回自己订的那几份,然后做点粥吃。上午如果精神好,他还会看看电视新闻,这样,半天时间就过去了。“中午我就凑合着做点饭吃,我身体不好,但只要体力还行,下午我会把订阅的报纸全看完。”方积玉告诉记者,他的独居生活并不孤独,除了身体欠佳,每天坚持读报看书至少2小时,这个习惯他坚持了数十年。

方积玉不但喜欢看报纸,还懂得如何看报。每份报纸的头版是必看的,其他版面粗略浏览。阅读时,每个版面先用放大镜“宏观”,看到感兴趣的新闻再细细品读,遇到重点还会用铅笔画下来。“学习过程也是先通篇学,再重点学,这是年轻时我上毛主席二论研究班时,我的老师教给我的学习方法。”方积玉说。

老人的家中,可见的角落里都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种报纸。《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河南日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等报纸,每份都叠整齐,有序地堆放在床前可以伸手拿到的位置。因为患有脑血栓,天冷的时候,方积玉常常会坐在床上阅读。以报为伴的生活,方积玉甘之如饴。

活到老学到老 坚持学习不忘本

每天晚上要看完十点钟的晚间新闻才睡觉,是方积玉老人的另一个习惯。多年阅读的习惯,让方积玉老人时刻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从报纸和新闻上获得的丰富信息满足了老人对外界的求知探索。方积玉了解生理、心理和痛理学的一些知识。他说,许多生理上的病痛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看新闻是身体的习惯,也是思想的习惯,因为读报时思考用脑,不仅对自己身体有好处,也是坚持学习的一个便捷途径。

方积玉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他称,少年时代的启蒙是从家乡商城县开始的。大别山的红色基因让他自小感知到共产党人的坚持和信仰。他说,自己记忆最深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曾在大别山一带解放了当地穷苦百姓。这个时期,方积玉说自己接受了人生第一次思想启蒙,那个时候开始对共产党产生了信仰。

“共产党是如何对待群众的,我小时候就深有体会。实际上,共产党就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共产党的革命和发展都要为老百姓。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孙中山的伟大就在于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值得学习的。”方积玉提起前几天看到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的新闻,感触良多。

方积玉说,他思想的第二次启蒙是在青年时期调入淮滨县工作时。在组织安排下,1955年至1957年他曾在河南省团校、信阳干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我从头到尾仔细看过不止六遍,我也上过毛主席二论研究班,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那个时候的学习让我终身难忘,许多重要思想现在还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胸中有信仰 心中有挂牵

一位84岁的老人何以能获得建言献策大奖?记者概括起来,大概有三方面:青年时代全面系统地学习和后来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先后在团委、科技、工业等部门工作,从事基层发展规划工作近三十年,了解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县域经济发展历程,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实践经验;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关心群众,情系淮河人民,为其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动力。

问及坚持建言献策的主导思想,方积玉总结说:“一句话,就是为民,为老百姓。”几十年来,他坚持建言献策,撰写了数篇有关“县域经济发展”“三农”和“市场经济改革”等优秀文章,其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新观念》《对管理的几点认识》等曾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中共信阳地委创办的党政刊物《信阳工作》上刊登。方积玉告诉记者,这次获奖是他第四次为国家级规划建言献策。早在200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五”计划公众建议选编》中,方积玉撰写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一文作为优秀建言汇编入册。2006年、2011年,他还曾为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并收到国家发改委的感谢回函。

“淮河流经豫、皖、苏等省,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1.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耕地1.9亿亩,是重要粮食产区。我生在淮河,住在淮河,还参与过几次重大的淮河治理工程,当年挖洪河、对淮河裁弯取直我也参与其中,对淮河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多灾多难的自然条件和行政区域规划限制了淮河的发展。淮河流经的40多个地市,只有安徽蚌埠属于中型城市,其他地区还比较落后。‘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老区人民拖了后腿,所以我觉得应该把淮河流域发展列入国家级重点发展战略之中。”谈及自己的建言初衷,方积玉说。多年来,他时刻关注淮河流域的发展规划,也在思考如何给国家规划提出好建议,经过一年多的酝酿,2015年11月份撰写了此次获奖的建言稿。比起获奖,他更希望国家及相关部门更加重视淮河流域的发展规划,更希望亿万淮河人民早日享受到幸福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