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凌云
为有效控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宣传教育,落实每学期至少1次视力健康教育活动;注重早期发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小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考核指标,适时组织专项督导检查。
据悉, 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
记者从信阳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该文件还未传达到我市,具体工作要等上级通知下达后,才会制定实施措施。“但是从2013年秋季入学后,全市中小学都实施了阳光大课间,课间操、眼保健操已被部分学校列入了课表。”市教育电视台的王菲告诉记者。
“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这已成为习惯,学校铃声有固定设置,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不低于一小时。”市第十三小学的王校长告诉记者,大课间活动已经列入学校总课程表,实行课程化管理。问及此次指导意见中关于护眼的其他规定,王校长称,学校目前还没有实施。“关注孩子视力健康是好事,我们会结合上级规定和学校情况,做好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应该从小抓起。家长孙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现在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好多孩子在学龄前就长期玩电子产品,这会让下一代的视力更差。所以,爱护孩子的眼睛,需要学校、孩子和我们家长都要充分提高认识,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