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李海
“交易总额达4.897亿元,总发单量119.9万单。”11月11日24时整,在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电商孵化园内,浉河区区委书记邵春杰兴奋地向前来参加2016“直击信阳·浉河双十一”新闻媒体推介会的企业代表、省市媒体记者宣布“双十一”当天浉河区电商物流业的战绩。看着这样的数字,禁不住让人发出感叹:“这真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日子!比去年‘双十一’2.76亿元的交易额又前进了一大步。”
作为我市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浉河区在“双十一”的表现令人称赞。纵观全市,成果亦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双十一”,全市电商销售额6.55亿元,其中跨境电商销售额255.8万元,累计快递物流发单1660147单。
“很好!从今年‘双十一’我市电商营销总额和快递发单量看,注重发挥优势,注重创新发展,信阳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信息物流枢纽是大有希望的。”“双十一”当天,市委书记乔新江专程到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鄂豫皖一日达电商物流产业园实地调研,勉励企业负责人要全力奋战,再创“双十一”新辉煌。11月12日上午,市委书记乔新江又对全市“双十一”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市长尚朝阳对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服务,为全市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双十一”就像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信阳拥抱“互联网+”后所展现出的潜力。从买卖窗口到流通渠道,再到无处不在的商业基础设施,从线下到线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境内到境外,互联网正悄然改变着我市传统商业和传统贸易,同时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信阳“一市一区三枢纽”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线下到线上,信阳电商物流业发展格局日趋明晰
“以前潢川特色馆的农副产品只在县城各大超市售卖,今后像‘华英鸭’、‘潢川贡面’等潢川特产都能在我们开设的网购平台和专营网店里买到。”11月11日上午,负责潢川特色馆网销运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胡星告诉记者,通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不仅能扩大销量、提升潢川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还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潢川特色馆的营销转型,仅仅是全市传统企业“触网”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今年1月-9月份,我市各行各业不同程度“触电”“上网”达1.4万多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各类从业人员近3万人。全市现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6家、省级示范基地1个;市县两级创建各类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区近20个,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11个。
电商企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得益于全市上下为其营造的宽松环境与浓厚氛围。
从市领导带队赴杭州、成都、郑州等地考察学习,市编办批复设立电子商务管理办公室,各县区单独设立电商办,到市政府印发加快电商发展指导意见,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再到各县区出资建设电商园,信阳电商物流业的发展格局日趋明晰。
为了培育电商人才,我市启动了分级分类万名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全面构建了政府、高校、协会、企业“四位一体”电商人才孵化培训机制,实施“电商四进工程”。
从城市到农村,各行各业依托电商插上了“云翅膀”
11月7日,光山县北向店乡何寨村“淘帮手”孙雅莉为邻居代买的洗衣机到货了,比商场便宜200多元,邻居高兴,她也很高兴。她激动地通过微信向电商培训老师报告:“没有比做电商更适合我的了!不光收入没问题,而且让我活得有尊严。”
孙雅莉是一名脑瘫患者,言语和行动都有障碍。2015年,她参加县政府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毕业后,通过开网店和做农村“淘帮手”,月收入达3000余元,实现了自食其力。
如今,通过参加电商培训后开设的网店,光山县已有7000余家,带动73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借助电商平台,我市将原本农村“废弃”的花生叶、玉米须、老南瓜、槐树花、益母草等“变废为宝”,通过“借力引智”,我市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云商签约,“阿里村淘”先后落地光山、新县、潢川。光山县作为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获得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支持,目前有22个乡级服务站、167个村级服务点上线运营。息县与京东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特色馆、自营采购、基地共建等方式,加速农产品进城。
当农村电商风生水起之时,反观城市,插上互联网翅膀“上线”的已不仅仅是实体商品,更有人员、服务、技术……
依托电商,我市的零售业、旅游业同样插上了“云翅膀”:西亚开通支付宝、新玛特开设天狗商城,豫便利和易事多通过连锁经营加速流通;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金刚台、汤泉池等风景区入网链接客源,个性化定制在线旅游辐射带动“信阳菜”从本地化的“家庭餐馆”走向网络化的“舌尖美食”。
从境内到境外,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当其时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是我市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7月21日,市长尚朝阳在全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就我市电商企业和本土产品如何迈向海外提出了新要求。
据悉,按照“一核一纽多园”空间布局,我市已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平台、七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设跨境电商“信阳海外专区”,一期已上线企业24家,帮助我市传统外贸企业、优势茶企和羽绒服装企业在海外8大电商平台、30多个国家进行展销,实现我市优势产品与国外电商平台的精准匹配。
“今年5月,公司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成功获取了马来西亚的一笔1000万美元的订单,实现企业转型以来出口订单零的突破。”平桥区佛灵山生态茶叶公司总经理马德记至今还不时地跟朋友打趣说,“我们的茶叶外国人都在喝哩!”
如果说马德记公司的茶叶“漂洋过海”带有偶然的因素,那么我市已举办的专题咨询会、培训班就为更多企业实现专业化、系统化的跨境电商交易提供了答案。
11月4日上午,在市商务局举办的专家咨询对接会上,24家上线企业负责人、网来云商平台运营专家、第三方服务商、各县区商务局分管外贸及电商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企业关注的“询盘转化、邮件回复、店铺装修、产品配图”等痛点、焦点问题,对“信阳海外专区”上线5个月以来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通过案例剖析、实操演练、现场问答等方式,针对如何及时查收国外询盘、积极回复达成交易意向、高效跟进促转化成订单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模拟演练和专家讲解,破解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外贸询盘转化率。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用活政策,积极引导,利用商务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专项资金扶持我市具有商品进出口资质的外贸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先后有100多家企业申报“中小开”扶持项目近140个,组织企业到国外参加展销会,寻求订单,为外贸企业寻求国际市场嫁接资源,扩充渠道。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借助“互联网+”,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插上了“云”翅膀,也必将书写新的奇迹。正如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市五次党代会上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号召: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培育高效便捷的物流新模式,带动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把信阳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电商物流组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