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杨颢,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光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杨颢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等省级荣誉3次、“打黑除恶先进个人”等市级荣誉4次、“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县级荣誉6次,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次。

□本报记者 夏青云 段黎明

在对人生有着无限憧憬的学生时代,他一腔热血,立志做一名匡扶正义、为民除害的刑警;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二十多年的风雨无阻,岁月将他从一名警营新兵历练为除暴安良的优秀刑警,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当初的从警诺言。

“我们队长,讲起他的工作,随便圈圈点点,都能写成一部感人泪下的书!”在光山县公安局,同事们钦佩地说 。每一位民警都知道:上班,他来得最早,下班,他走得最晚,工作上有着无限的激情,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每天夜晚守着刑警队警情报告的对讲机,直到没有了刑事警情的声音才能安眠。”深情的妻子提起爱人,满是关切和无奈。

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保持最好的状态,在犯罪嫌疑人最懈怠的时候实施抓捕。”作为邢警队长,杨颢的这个“真经”成为很多同事奉行的真理。

23年从警路,从巡逻民警到治安民警,再到刑警队长,杨颢几乎每天都在处警路上。每每与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时,他从不畏惧,总是冲锋在前。

2012年秋,光山县连续发生100余起变压器被盗案件,群众用不上电,怨声载道,加上街头巷尾的舆论,公安机关背上前所未有的压力,关键时刻,杨颢临危受命担起案件侦破工作。面对关系到民生的重大案件,杨颢接到警情匆匆地和爱人说了句话:“我有紧急任务,这段时间顾不上家,你多担待点!”迈出家门带领民警一干就是一月有余。循着作案的蛛丝马迹,杨颢和侦查民警锲而不舍,巧妙运用“在犯罪嫌疑人熟睡时抓捕、在恶劣天气下抓捕”等有效抓捕措施,一举将12名盗窃变压器的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庆祝破案的那一天,一门心思投身工作的杨颢在同事的提醒下,这才突然发现一个多月没有修剪头发。

2014年冬季的一天,窃贼趁着夜色到受害人喻某承包的鱼塘盗窃,喻某发现后制止,窃贼将喻某殴打至轻伤后逃窜。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张某军一直在逃,受害人喻某上访不断。针对张某军抢劫案件,杨颢小案当做大案办,认真综合分析,认定犯罪嫌疑人有家眷,不会走太远。于是,杨颢带领民警步行、驾警车、骑自行车,一天到张某军家7趟,今天不行明天,明天不行后天。张某军见民警如此较真,考虑到“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016年4月18日,信阳市公安局把抓捕一重大卖淫嫖娼案犯罪嫌疑人的艰巨任务安排到光山县公安局,责无旁贷,杨颢担起了案件的侦办工作。在杨颢的精心组织下,光山县公安局异地用警在信阳市某高级宾馆一举抓获违法犯罪人员89名,可接踵而至的是令他烦不胜烦的说情。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说情,杨颢干脆背上铺盖、带上干粮,和办案民警同吃同住,与外界“隔绝”,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侦办任务。

是真豪杰亦柔情

提起对同事的关怀,光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杜大明至今难以忘怀。那是2010年的秋季,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杜大明被组织分配到光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工作,人走上公安工作岗位,可让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仍在部队工作的未婚妻。两人如今天各一方,婚姻问题眼看就要亮起红灯。作为队长的杨颢,在日常工作中洞察了杜大明的心结,经多次兄长般的嘘寒问暖,杜大明把闷在心里的苦衷和盘托出。获悉小兄弟的纠结,杨颢立即动员起身边的同事,关键时刻请自己爱人出马,用“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动人故事,耐心细致地做起小情侣的思想工作。在杨颢的苦口婆心感召下,杜大明和爱人这一对眼看就要被时间和空间分开的真心爱人选择在光山扎根。

作为农民的儿子,杨颢最了解群众最朴实的诉求,时时保持和群众息息相通,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辖区一起盗窃案件引起的上访。2006年秋季,光山县斛山乡油坊村村民冯某家夜晚来了窃贼,冯某年仅20多岁的儿子小冯在和犯罪嫌疑人搏斗中被伤害致死,留下年幼的孩子。光山县公安局经过全力侦破,锁定犯罪嫌疑人为张某周。可犯罪嫌疑人潜逃多年行迹不定,公安机关采取多种措施久抓不获,怎么办?作为包案的刑警队长,杨颢时时把案件放在心上,看到冯家生活困难,杨颢主动到政府部门联系,为冯家解决了低保,为冯家争取政府救助金10000元。即便如此,没有见到杀害儿子的凶手归案,冯某怎么都不甘心,上访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杨颢悉心吃透案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的带领下,光山县公安局民警三下广州,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张某周抓获归案。在犯罪嫌疑人被带回光山的那一天,冯某一家发自内心地向公安机关表示感谢。

“向我看,跟我干”,打黑除恶战场上,杨颢是锐不可当的尖兵;队伍管理上,他用爱心暖警心,是一面人人敬仰的旗帜。

对于这份职业、对于未来,杨颢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人民警察,今后我会继续从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户家庭再出发,对得起这身‘藏青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