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份已整合全市城乡监控点99963个,打造全覆盖式视频天网。2016年3月份组建110专业勤务队,实现实兵地面巡逻。近3年协助破获9000余起案件。服务群众5000余次,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街面刑事警情连续3年保持稳中有降态势……这是信阳市社会治安“天网”工程实施以来,来自信阳市公安局的一组统计数据。

近年来,信阳公安机关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空中天网、街面巡逻网和立体指挥网“三网”融合,全面推进“平安信阳”建设。今年8月份,信阳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2016年度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10万个监控点实现空中布天网

“经过2年多的建设和完善,信阳市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主要路口、治安复杂场所监控覆盖率达到100%。2014年以来,公安机关利用监控资源直接和辅助破案9676起,占全市破获刑事案件的49.25%,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新利器。”市公安局科技科科长赵宇宁介绍说。

为实现“市县乡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目标,2014年至2016年,信阳市政府连续3年将应急指挥中心、治安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系统平安“三项工程”建设列入政府十件惠民实事。

截至目前,信阳市进入省公安厅视频专网的图像约为6200余路。全市约10万个视频监控点覆盖着全市主次干道、重要路口、案件高发部位、重点部位、大型场所以及省市县界、高速公路出口,由点到面,实现空中布天网。

视频监控的全覆盖直接带来的是侦查破案效率的极大提高,犯罪分子“进不来、干不成、藏不住、跑不掉”。“现在我们辖区如果发生了大小案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调查监控,通过监控可以省出很多人力和财力,破案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彭家湾派出所所长曹国友说。

为提高视频侦查服务实战的能力,市公安局成立了30人编制的视频管理支队,10个直属分局下设10个大队,7个县局也均成立了视频管理大队。全市已招录560名视频监控员,全力开展视频侦查工作。

在实战应用中,民警不断总结各种战法运作,采取以视频侦查为龙头、多种手段并用的七大技战法,增强了实战效能。在服务实战的同时,积极拓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整体联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街面屯警形成地面巡逻网

“警灯亮起来、民警巡起来”,是信阳公安机关从全市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街面巡逻防控呈现出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信阳市公安局全面启动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在密织天网的同时,推行以各分(县)局、特警、交警等为主,市局机关、武警、治安联防力量为辅的定区域、定警力、定责任、全覆盖、全天候、常态化的巡逻防控模式。

据了解,为加强巡逻防控的实效,解决接处警工作中存在的出警速度慢、处警不规范等问题,信阳市公安局改变过去110指挥调度处警出警模式,组建110直属专业勤务队,专职负责110接处警工作,并在市区建立13个合成勤务工作站,以此为依托,屯警街面,形成地面巡逻防控网。

据信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接处警模式搭建起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接警、出警、处警一体化运作的指挥调度新机制和屯兵驻勤、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动中备勤的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新型接处警模式坚持执勤一体化运作,接警、出警、处警无缝对接,点对点指挥调度,全流程优化,初步实现了一级派警、一级出警,接处警响应时间比以往平均快了近10分钟。

打造“一张图”实现可视化立体指挥网

为巩固巡逻防控效果,2015年,市公安局强化警车GPS定位系统建设,实现扁平化指挥,跟踪巡逻情况,确保了警力常在、警车常巡、警灯常亮,切实提高百姓见警率、警察管事率和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

在实际使用中,市公安局坚持智能化、网络化、实战化理念不动摇,将“视频云+大数据”作为平台建设主线,以人脸动态识别系统为重点,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设计打造了“一张图”——即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6月29日晚,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民桥段有人欲跳河。指挥中心值班民警迅速指挥附近的110专业勤务队火速到现场处置,同时,指挥120及消防进行救援。110专业勤务队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后,对已经跳河的女子进行施救,这时,几乎同时接到指令的120急救医生对救上岸的女子进行抢救。由于指挥快、出警快、施救快,跳河女子成功获救。

可视化立体指挥网已广泛应用于打击违法犯罪、大型活动安保、重大群体性事件处置、警卫任务等公安业务中。

据统计,可视化立体指挥网建成以来,共支撑各类案件9676起,其中刑事案件2882起、治安案件5911起、交通案件3408起,有效预防案事件1475起,服务群众5800余次,其中帮助寻找失踪老人儿童就有1100余次,实现了全市治安管控能力和群众安全感双提升,视频监控覆盖面内发案率同比明显下降的目标。(李建新 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