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三里桥乡翔鸽岭生态园 |
金秋迎盛会,5年展新颜。
这是一个风景美丽的乡镇,六山二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这是一个资源富裕的乡镇,红、黄、绿三色经济光芒耀眼;这是一个工业崛起的乡镇,工业产值由个位数迈进10亿元大关。
5年来, 这个美丽的乡镇,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立足特色农业优势,引进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建设,其宜居宜业宜游特色成为全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地处信阳市区西南3公里处,省道信应公路穿境而过,东与东双河镇毗邻,南与柳林乡、谭家河乡接壤,西环风光秀丽的南湾湖。全乡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207个村民组,8867户3.4万人。5年来,乡党委一班人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强经济,发展促跨越”为目标,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把好大方向,抓好小细节, 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汇涓流,全面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乡呈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先后5次荣获市级平安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四五”乡镇,3次荣获市级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单位及市级先进基层党委等多项称号。乡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市排名从2011年的第57位一跃上升到2015年的第39位。
抓发展 推动经济建设上台阶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决策是前提。我们确定了“打基础、调结构、促转型、扩总量、提质量”的发展思路,乡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一是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紧紧围绕红、黄、绿三色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生态有机农产品、金黄鳖养殖、名贵花木培植、经济作物种植、农家庄园观光、休闲等产业,建立三丰、翔鸽岭、育华新丰、富乐、阳春5家家庭农场,辐射带动发展产业基地1500多亩。截至目前,全乡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3.8万亩,年产值达5.8亿元,较2011年增长23.2%。红色草莓、黄色甲鱼、绿色苗木已成为十三里桥乡3张亮丽的名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二是招商引资项目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党委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切入点, 努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5年来累计招商引资16亿元,年均增长18.3%,共引进企业9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另为金牛产业集聚区引进3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14年、2015年均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全力以赴搞好项目建设,确定科级干部联系项目制度,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汇报,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截至目前,省重点项目生命阳光城项目完成土地征收2478.47亩,占总面积的98.5%,已签订拆迁安置协议310户,已拆除房屋284户,占总任务数的91.6%。叶桥、黄湾、十三里桥3个安置区全部投入使用。华信粮油综合深加工项目生产线已正式运营。叶桥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变电站已全部建设完毕,输入线路全部完工,输出线路宝红线已带电运行。白芨项目已完成征地,投入资金500万元启动建设4000平方米的智能阳光大棚和600平方米的种苗组培室,目前已完成主体钢架结构,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该乡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责任单位。四是乡域经济发展后劲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乡域经济发展思路,突出“工业强乡”主战略,在培育规模工业上下功夫、做文章,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乡规模工业由3家发展至8家,转移就业1850人,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5.18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7.99亿元。2014年被区政府表彰为全区工业发展先进单位。
聚合力 开创乡村面貌新局面
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沿路沿河沿景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一事一议、水库移民、南湾湖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不断加强水利、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新修公路38公里,清淤改造坑塘211口,改造旱厕16个。争取全民健身项目,安装体育健身器材3套,新建客运招呼站4个。二是着力改善乡村环境。按照环境洁化、河道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标牌规范化的要求,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狠抓植树造林,重点做好环湖路沿线十三里桥村、肖家庙村、黄湾村、小庙村、寺河村道路两旁的植树补绿工作,完成植树造林360亩。狠抓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采取“项目扶一点、财政筹一点、民间帮一点”的筹资方式,高标准打造了黄湾村、肖家庙村市、区两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在搞好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对全乡15个行政村的示范点进行达标创建。经过5年的努力, 15个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各示范点各有特色,亮点纷呈,叶桥村嘉园还入选了“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肖家庙等5个村被评为信阳市第一批市级生态村。狠抓镇区品位提升。结合创卫,认真开展了镇区综合环境整治活动,着力整治骑路市场、占道经营现象,拆除店外乱搭棚子38个,清除不规范广告牌33块,划定停车位54个,停车线5000余米,刷白墙壁600余平方米,使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开展环保工作。围绕突出环境问题,取缔关闭南湾湖汇水区养殖厂56户,持续增强了十三里桥乡生态之美。2014年该乡被区政府表彰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均被区政府表彰为全区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单位。
惠民生 推进社会发展更和谐
十三里桥乡党委、乡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改善民生,以建立健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为抓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在乡一级建立了党员服务、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4个中心,在村一级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服务站,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到了人员落实、办公场所落实,责任明确、制度上墙,办公设施基本齐全。累计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各类事项90余项。开展便民服务82起,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3起,调处成功126 起,调处成功率达94.7%,全乡没有发生一起赴京、赴省非访事件,更没有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民转刑案件,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解决在基层,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四无乡镇”。认真落实了农村低保、大病救助、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开展了对困难群众、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农村危房维修改造、救灾救济等工作,切实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切实加大对卫生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了农村教育医疗设施。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对乡中心校操场进行了规范化塑胶改造;中心幼儿园改建工程已完成规划手续审批,主体工程已完工。切实加强治安防控,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投入资金35万元,完善了全乡16个村(居)的监控平台,安装视频监控探头90个,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切实加强文化建设, 在学校开展了国学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各村建立了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弘扬了爱国、明礼、文明、诚信的社会主旋律。加大公共文体基础设施投入,建成6个文化广场和15个村文化书屋,全乡组建了10个农民舞蹈队。叶桥鸡鸣寺遗址成功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址,《鸡鸣寺传说》《信阳大鼓书》成功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基础 实现党的建设大提升
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工程,乡党委2011年-2015年均被区委表彰为先进乡镇党委。一是提质扩面,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拓宽。积极把党组织建立在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上,使全乡党组织达到了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党组织统领抓发展,合作社(协会)牵头壮产业。 目前,全乡共有各类党组织22个,共培养实用人才1320余人,“双强”党员65人。二是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服务场所。5年来,累计投入56万元,对乡党员服务中心、黄湾、肖家庙、寺河、学堂岗、小庙、晏庙、青石桥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了标准化、人性化、温馨化的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站),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基础保障。三是夯本固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切实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治理力度。积极抢抓市、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有利契机,主动与其对接,并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帮助驻村第一书记快速熟悉情况,理清发展思路。坚持党代会年会制度。认真发挥党代表参政议政作用,办理代表提案38件。四是从严治党,确保政治清明。对照“三严三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整治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现象。在领导方式上,注重强化民主。坚决做到凡重大工作决策,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同时做到努力扩大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实行严格问责。5年来累计立案查处党员违法乱纪19起,给予开除党籍处分1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严重警告2人,全乡呈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里桥人的坚守。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夯实基层,着力攻坚项目,着力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十三里桥乡党委书记 岑峻峰 乡长 吴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