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娅晖

“今年我种了22亩芡实,能收割5茬至6茬,每亩至少收入4000元,水塘里还套养了一些鱼虾,除去租地、购买机械的花费,今年俺家纯收入能有五六万元!”8月23日,息县八里岔乡莲花村村民徐长好和妻子正在水塘里忙碌地采摘芡实,望着长满芡实的水塘,他嘴里哼着小曲,脸上笑开了花。

看着眼前这个开朗自信的汉子,谁能想到当年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徐贫困”。徐长好家有八口人,年迈的父母加上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让他和爱人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

“老徐还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儿,攒点钱大部分都看病了,他最小的孩子才几个月,爱人也不能外出打工。”在息县政府办工作的徐辉是莲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除了办理低保等政策性的帮扶,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会徐长好自己掌握一门脱贫的技术,在家就能实现致富梦。

工作组了解到徐长好以前曾在自家水塘里种植过芡实,但因为种植规模小,收入偏低。“芡实营养价值高,市场供不应求,老徐正好有技术,八里岔又不缺水塘,流转过来扩大种植规模,这应该是条门路!”徐辉开始做起了徐长好的工作,但徐长好的妻子却很反对,生怕投入多了,万一赔钱那更是再也摘不掉穷帽子了。但徐长好穷怕了,在工作组的再三鼓励下,他决定放手一搏。

好容易鼓起了老徐和爱人的信心,承包水塘时,村里人又不乐意了,都说他家那么穷,万一给不起租金找谁去?“找工作组、找村两委,找我,我有工作,能给起租金!”徐辉拍着胸脯做起了担保。

一波三折后,芡实带着老徐一家人的希望种到了水塘里,而徐长好也像变了个人儿,脸上带着笑,走路带着风,每天都“长”到水塘边。

终于,眼瞅着芡实一点点的长大、成熟,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徐长好却又愁了起来,“芡实很特殊,收获期就几天,不能太嫩也不能老了,一收下来必须冷藏处理。”而冷藏必须购买大型冰柜,现在的“徐贫困”连一分钱都拿不出,眼看着就要收获的果实泡在水塘里,老徐为难得直掉眼泪。

“老徐的妻子没有户口,暂时办不了贴息贷款,咱哥几个先筹钱帮帮他吧,不能凉了贫困户的心。”徐辉听说后连夜从单位赶回了村里,召集村两委开了次特殊的民主生活会。在徐辉的带动下,四位班子成员筹了1.6万元第二天就交到了徐长好的手上。

徐长好高兴地告诉记者:“冰柜已经买回来了,芡实能一直卖到过年,我这次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要不然太对不起这些帮扶干部了。”

徐辉和工作组、村两委则想得更长远,要帮徐长好的妻子办理户口,要想法子创出老徐的芡实品牌,要成立合作社,让更多的“徐贫困”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