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这下我可以安心出去打工,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了。孩子可以在学校吃住,还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真好!”家住新县新集镇董店村的张莉提起孩子下学期的学习,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而她的孩子陈磊在新县光彩实验学校七年级就读。

昨日,记者走进新县光彩实验学校,虽是暑假时分,但正在学校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让整个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陈磊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住宿条件挺好,学校食堂的饭菜也很好吃,浴室设备齐全,24小时都有热水,在这里学习真的挺好!”

据悉,2014年,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新县被确定为“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公益项目捐赠的首选地,经中央、省委统战部领导多次亲临考察调研,决定在新县援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新县光彩实验学校。

校长张热明告诉记者:“目前,我校总投资已达1.2亿元,建成教学楼2栋,实验楼、办公楼各1栋,学生宿舍楼4栋,配有高标准的生活设施。 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00余名留守儿童可以在学校免费住宿。”

他说,学校的建成既可以解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特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又可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像新县光彩实验学校这样的寄宿制学校在新县还有很多,这些学校不仅解决了农村留守子女和偏远乡镇儿童的教育及生活问题,同时也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可见,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和广大留守儿童的“民心”工程,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推手,是打破教育城乡壁垒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具体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提高了教育效益。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常年在外务工群众8.7万余人,留守儿童超过2.2万人,部分乡镇留守儿童比例甚至接近50%,他们的教育、生活和交通难题亟待解决。

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在推行寄宿制学校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创新,该县在多个城镇建了寄宿制学校,并力争“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满一个”,为解决农村孩子教育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016年新县规划投资5481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0所,新建、改建学生宿舍15655平方米,学生食堂10168平方米,学生浴室635平方米,实施太阳能热水项目6个,购置学生用床1805张,采购食堂设备110万元。

寄宿制学校——农村孩子的温馨之家

昨日,走进新县八里畈镇初级中学,只见该校除了教学楼以外,实验楼、标准运动场、宿舍楼、食堂、教师周转房等一应俱全,图书阅览室、乡村少年宫让整个学校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我校校园占地面积25068平方米,建筑面积9907平方米,目前在校生1450人,教职工71人,大部分孩子是寄宿生。”该校校长邵宝华告诉记者,这些寄宿生除了周末基本上都在学校里,有的留守儿童周末也在学校,学校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该校七(4)班班主任吕慧向记者介绍了她一天的生活:早上5点40起床,去学生宿舍叫孩子们起床;6点20分陪孩子们晨练……晚上孩子睡觉前去宿舍查人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和他们谈心……

她说:“寄宿生一周五天都在学校,在此期间,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家长,既要照顾好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该校八(1)班的齐树珍父母双亡,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提起学校生活,乐观的小树珍露出了笑容,她说:“我觉得学校的生活条件比家里好多了,每天都有热水,每天都有老师‘爸爸妈妈’般地照顾我们,挺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爷爷奶奶,报答学校里的‘爸爸妈妈’们。”

该校七年级的李宁认为,在学校寄宿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他说:“在家里,学习氛围没有学校浓厚。家人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们也无法解答。在学校,老师、同学就像我的家人一样,他们不仅能在生活上给我帮助,还能在学习上给我很多动力。”

新县泗店初级中学也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校长黄学勤告诉记者,学校对寄宿生都会相对关照。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上级“两免一补”政策,及时向贫困生发放救助资金。加强营养餐管理,让全校寄宿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学校还在开学初给每一个寄宿生建立档案,对家庭十分困难的孩子给予特殊关注。

据黄学勤介绍,该校还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做到了有留守档案、有亲情电话、有家长联系电话、有亲情联系记录,增进了父母与留守学生的感情交流,培养了留守学生感恩父母和关爱社会的情感。

在新县光彩实验学校,记者参观了寄宿生的温馨之“家”,只见食堂里环境优雅,浴室里干净整齐,校园里各项运动器材应有尽有。张热明说:“这里的寄宿生免费住宿,他们大部分是农村孩子,有的家很远,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学校尽量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不觉得孤单。”

提到寄宿制学校的好处,新县光彩实验学校教师吴兰兰如数家珍:“不少山区农村的学校只有少量学生,这些学校地处偏远,教师不愿意来,好的教师也留不住,使得当地孩子难以享受到好的教育。在一些城镇大力推动寄宿制,把学生转进来,由于城镇的条件好,就能留住好老师,有了好老师,学生们才能均衡地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新县的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是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一个个“家”里,老师们将无私的关爱奉献给他们,孩子们用快乐成长回报那些无私的老师……

新县教体局局长黄本友告诉记者:“新县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一直以师生的实际需要为准,科学规划,人性化设计,要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学生向往、老师乐教、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工程。”

截至目前,新县已完成17所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建学生宿舍10075平方米,浴室635平方米,食堂10168平方米,太阳能热水项目6个,购置学生用床1805张,食堂设备正在办理相关采购手续,秋季开学前可采购配备到位。到目前为止,共完成投资4295万元,占年度规划的78%。

乡村少年宫——农村孩子的精神家园

“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学校乡村少年宫都为孩子们免费开放,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新县八里畈初级中学的吕慧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该校七年级学生李宁告诉记者:“平时课余时间我很喜欢去学校的乡村少年宫,在那里我可以学到音乐知识、美术知识等。”

提起乡村少年宫,该校学生齐树珍深情地说:“有了乡村少年宫,我们的梦想能在这里放飞,我们的才艺能在这里展示。我们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学到很多东西,我们这些乡村儿童也能有一个充满乐趣的童年。”

“自2013年来,我校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契机,开展了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电脑、棋艺等兴趣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该校校长邵宝华说,既然农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少年宫的牌子挂起来了,一定要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好处,让它真正成为农村孩子素质提升的大平台、好舞台。

昨日,记者走进了泗店初级中学乡村少年宫,该校校长黄学勤介绍说,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发展特长的舞台,以前没有少年宫时,课余生活单一,农村学生的视野狭窄,通过少年宫开展各种活动后,孩子们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很多学生的潜能也被开发出来了。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新县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里都有乡村少年宫。如今,少年宫已不再只是城里孩子的“专利”,山谷里寂寞角落里的“小草”们终于有机会放飞自己的小小梦想。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已经成为新县农村寄宿制学校最靓丽的品牌。

新县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董赟告诉记者,近年来,新县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广开活动,积极发挥其育人功能,逐渐成为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活动场所和教育阵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自2011年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覆盖面越来越广。让更多的乡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找到快乐,正是新县各寄宿制学校建设乡村少年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黄本友告诉记者,乡村少年宫既是农村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它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采访,记者欣喜地看到新县在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新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将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