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之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之际,7月29日,从在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信阳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连续五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转眼间十八个年头过去了。十八年来,信阳市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中,创新机制,军政军民共建,融合发展,构建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这不仅是全市党、政、军、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整个信阳军爱民、民拥军的历史结晶。
拥军的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摇篮、将星璀璨的一座“红”城。
信阳素有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拥军优属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市委书记乔新江曾在担任信阳市市长时强调:“地方再穷,不能穷驻军;地方再苦,不能苦官兵。”我市高标准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法规,在拥军上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保证了部队的战备训练和日常生活。
不断加强领导,形成双拥工作新常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市长坚持亲自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规格为全省最高,成员单位43个,涵盖了与双拥工作联系密切的各职能部门。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和乡(镇)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双拥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始终坚持党委议军会、总结表彰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及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等制度,在全省最早设立双拥办机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健全,指挥协调有力。被驻军官兵称为“拥军书记”、“拥军市长”的市领导,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解决。维和部队成立时,他们前去壮行;官兵抢险救灾时,他们前去看望;部队演习演练、新建部队驻信、海军“信阳舰”命名入列时,他们前去慰问;每批执行任务的将士凯旋时,他们前去迎接,把亲情和温暖送到官兵的心坎上。多年来,两任市委书记、两位县(区)委书记被评为“全国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新闻人物”和济南军区“党管武装好书记”,6名县(区)委书记被评为河南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人物。各级党政领导都是带着感情、认真负责地做好双拥工作,受到驻地部队及军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主动解决难题,多为驻地部队办实事。信阳军分区、火箭军某部新营区建设及71872部队营区换防时,市委、市政府在土地划拨、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和部队重大行动,市委、市政府都组织赴军营走访慰问,了解驻军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2013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对近30万名优抚对象的“大走访、大帮扶”活动与“关爱功臣”活动、“双拥在基层”活动同步开展,走访到户,帮扶到家,对30万名优抚对象建立生活档案,投入3670多万元,帮扶4.1万人次;军地各级领导每年对信阳籍现役官兵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在全省率先建立“荣誉军人集中轮流休养”制度;抢救和修缮10364座散葬烈士墓、49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让革命先烈“安睡”在最美的地方。市委、市政府始终尽最大力量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当好坚强后盾。(下转第二版)
多年来,累计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达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