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每年暑期,海边游、峡谷漂流、溶洞探险等水上游项目,都备受出行者的欢迎。观察今年我市旅游市场,一些旅行社或景区早早便主推此类项目,个别甚至打出“惊险、刺激、神秘”的广告噱头吸引游客。初看兴致勃勃,颇具诱惑力,细想不觉有些心虚,生怕有危险。这个担心并不多余,如今各种水上游项目遍地开花,每年游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人“很受伤”。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广东江门漂流事故导致游客8人死亡、10人受伤;千里之外的四川广元白龙湖近日也发生翻船事故,船上18人仅3人获救等。一次次悲剧的发生,令人痛惜,更促人反思。外出游玩安全第一,何以事故频发?游客自身是否有疏忽?景区是否严守规范?
系列问题的答案,全在事故本身。白龙湖事故幸存者说,中午上船时天气热,大人都没穿救生衣,只让儿童穿了;江门漂流事故中,“夺命漂流”无视气象部门暴雨至大暴雨预警,仍正常营业。天灾人祸的背后暴露出的:一方面是出行人安全意识的疏忽,另一方面是景区安全管理的“儿戏心态”。
出游勿忘安全,人人知晓,却未能真正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游山玩水,人们心情放松,因玩得高兴、玩得刺激,就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而为。殊不想,游玩最重要的不是快乐,如果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就会乐极生悲,造成终生无法挽回的遗憾。就如上述的漂流者,如果能做足安全功课,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冒险、听指挥、不忽视安全细节,就能避免悲剧少留遗憾。
对于景区管理部门来说,需杜绝安全管理的“儿戏心态”。 部分景区管理机构对安全事项不重视,疏于防范,对安全检查睁一眼闭一眼,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将游客安全摆在后面,其结果就可能造成安全漏洞大开,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难以收拾。针对假日特点,景区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判,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
6月的安全生产月即将结束,但暑期游的高潮还没有来到,安全的考验还在后头。如果有关部门管理不善,游客自我防范意识不足,“暑期游”就可能变成“伤心游”,为此,人人应时时谨记:安全第一,旅游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