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光荏苒,转眼间,今年的7月23日,我们将迎来《信阳日报》复刊32周年。为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32年相伴,我与信阳日报的故事”专栏,刊登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本报发展的各界新老朋友、基层通讯员、本土文学爱好者等与《信阳日报》交往的故事,分享与《信阳日报》一起成长的所感所想,共同筑牢党报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的舆论高地,敬请关注。
李永海
前不久,一位朋友问我,平日喜欢阅读什么报纸?我笑着说,当然是《信阳日报》。在人生旅途中,我十分庆幸自己结识了充满温情的《信阳日报》。收税之余,静静地品读《信阳日报》,总会找到家的温馨与浪漫,自认为足够坚硬的内心经常被里面的一些文章和情感牵着走、揪着走。自20多年前第一次与《信阳日报》“亲密接触”以来,我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感受着与日俱增的温暖,随便翻一翻都能看到一些打动人心的故事。在读报的过程中,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阅读;每一个作者的心声,我都用心聆听。她就像一朵静静绽放的花儿,芳香四溢。
长夜漫漫,细雨敲打屋檐。谁的情思,总是诉不完。有一种情感,不再浓烈,却一直存在。《信阳日报》情系读者的那份坚守,那份热情,从未停歇!尘世间,有太多值得我们眷恋的东西,我们往往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意。平常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有某种情结,对一个人、一朵花,或对一座山、一条河流,而我唯独钟情于《信阳日报》。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信息多样化,人们不会拿出大块时间来读书看报,因此文章的篇幅都很讲究。所以说,《信阳日报》是我们的福音,是一份难得的颇具大家风范的权威地方党报。做传媒就是做思想,办报纸就是办文化。一些文章饱含温情,满是正能量,说实话、有思想,字里行间顿生岁月的波澜,所以文字带着温度,更带着无限真挚,亲和力强,十分适合我们的阅读口味。当打开报纸的时候,心里是充满期待的,期待有着更生动的文章,能让我投入其中,或歌或泣。
《信阳日报》丰富着我的思想,滋养着我的生命。对我来说,读着《信阳日报》真诚的文字,可以让我的头颅更高昂些,筋骨更坚实些,心灵更自由些。当和风款款起舞,当繁花再叙细语,当时光的河逐渐流成舒缓,蓦然回首,原来《信阳日报》始终让我深深依恋着,她是我驱遣寂寞、观照生活、叩问灵魂的依托。静水深流,润物无声。这就是我数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她喜爱的根本原因。不管生活的担子有多重,我总能在这里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尤喜报纸的文艺副刊,从十多年前的“大别山”、到几年前的“茶都艺苑”,再到现在的“百花园”,这是一个真正为读者着想而又特别温馨的文艺版块,体现着她对文学爱好者的团结、吸引、理解和尊重。发现、帮助和培养本土文学新人,一向是《信阳日报》的使命之一。因而,我常把自己最满意最用心的原创首发稿件投给她。毫不谦虚地说,每一期的《信阳日报》对我来讲都是一种期盼,她使我平凡的生活变得缤纷而充实。这些年,我还经常参加《信阳日报》的读者调查、有奖评报、有奖征文等活动,并多次获得奖励。她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情不自禁为《信阳日报》点赞。
岁月回头望,人间真情在。《信阳日报》的很多编辑老师都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比如,崔保仓、尚自力、肖胜、赵恩烽、陈晓军等,一起走过,共同成长。他们关注着我,扶植着我,激励着我在人生征程上奋力前行。心灵相通的东西,总会让我们莞尔一笑。我的心是暖暖的,心底充盈着兴奋与欣喜。那是如自家兄弟姐妹般的亲情大爱,是不必到处言说的。人与人之间,最温暖不过如此。
六月的固始春踪犹在,暑伏未至,豫南山水,草嫩花馨,山青水柔,细雨怡情。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翻阅《信阳日报》,读一段优雅文字,添一份淡定心情,感觉很亲切,不断收获着精神上的触动,是我成长的动力,也让我更愿意把梦想和激情投入到读书和写作中。品读《信阳日报》时间久了,一定会让您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感动脉脉地袭来。不信,您就读几期试试。反正,我的生活实在是离不开《信阳日报》。时光如水逝去,而我对《信阳日报》的感情却始终一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