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段亮)“入选了,入选了,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入选河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了!”近日,息县政协收到县政府函告,该县政协委员持续3年献计力推的“五七”干校旧址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信阳地方志》记载:1968年至1969年春,中央直属机关和部队的31个单位到本市创办了“五七”干校和农场31处,主要分布在息县、罗山、潢川等5个县。其中,息县东岳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是学界名流最为集中、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一大批当时就已蜚声国内外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铁路专家等在此荟萃,一时间泰斗云集。他们在信阳这片土地上耕作、生活、思考,纷纷留下了不朽之作,如顾准的《顾准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以及俞平伯的近百首诗词等,都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剥蚀,至2013年年底,息县尚存的7处干校旧址墙体都已破损不堪,砖木结构的房屋部分屋脊、瓦檐损毁严重,屋檐瓦片大量脱落,院内荒草丛生,满目疮痍。昔日旧址如何保护?是否应该“修旧如旧”?3年来,围绕“五七”干校旧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息县政协委员一直在行动。

2014年2月,在息县“两会”上,一篇《关于抢救性保护我县中国社科院学界文化名人旧址的建议》的委员大会发言,引起了息县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5月份,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发文,成立了由该县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息县“五七”干校名人纪念馆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从2014年6月份起,息县政协开始组织委员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对“五七”干校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先后深入该县东岳镇、张陶乡等6个乡镇,走访了100多名干部群众,收集了300多篇文章,拍摄了500多张照片,全面掌握并清晰绘制出了息县“五七”干校旧址分布图。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走访调研,2015年8月,该县政协正式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息县“五七”干校现状及保护情况的调查和思考》。县政协在调研报告中大声呼吁:鉴于“五七”干校的依法保护和抢救性修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将“五七”干校旧址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筹规划与开发利用。

为吸取外地文化遗迹保护的先进经验,2014年—2016年,息县政协先后组织委员远赴湖北省咸宁市、江西省进贤县、湖北省阳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等地考察“五七”干校文化名人旧址保护与开发情况,累计5次赴中国社科院、全国总工会等国家部委收集史料,与柳鸣九、叶廷芳、何西来、张海鹏等30多位曾在息县“五七”干校生活锻炼过的当代知名专家学者座谈,整理了极为珍贵的“干校”口述史。

三年涓滴努力,只为花开有声。2016年6月,经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息县东岳镇中国社科院干校初步完成了旧址院墙、大门等基础设施的修葺工作,并成功入选了河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助有关单位加强对干校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争取将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上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正让这些承载着历史和故事的老房子重放光彩!”该县政协文史委负责人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