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浩 通讯员 李文韬

川流不息的塔沙河水从大别山红色圣地光山县晏河乡管围孜村穿过,虽然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特委、特苏机关旧址所在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管围孜村一直是省级贫困村。

2015年8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高级客户经理助理、信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曹亮,带着省委的重托,来到管围孜村担任第一书记。情系这方红色热土的曹亮,用他的真情、真心带领全村干群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不到一年时间,百业待兴的管围孜村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村党支部人气

驻村前,管围孜村干部老龄化,后备干部不足,4名村干部中有2名农闲时进京租地种菜,党员发展断档,新鲜血液不足,村基础设施落后,徐畈革命圣地旧址损毁严重,亟待修复,是全乡有名的组织软弱涣散村。

然而,困难并没有吓倒这位年轻的“帮扶人”。很快,曹亮就与村干部一起迅速建立了“三会一深”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四中心一平台”工作机制,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人,新发展预备党员2名,在村里选聘一名责任心强的年轻党员充实到村委会开展工作,与国开行河南分行第十二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了村远程教育平台,广泛与党员、群众座谈,把脉问诊,寻计问策,迅速提升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精准识别,制定因户因人帮扶对策

今年1月以来,曹亮与两委班子走村入户,进行广泛深入走访,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全村推荐出了12户贫困户。根据《信阳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精准识别、一个都不能错”的要求,把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识别出去,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识别进来,全村最终确定6户贫困户、贫困人口24人。曹亮与镇、村干部一起,按照“五清”核查要求(一户一档底子要清、脱贫措施要清、村支部书记心里要清、帮扶责任要清、脱贫轨迹要清),逐户商讨脱贫途径和措施。徐畈村民组徐邦明家有6口人,妻子双目失明、偏瘫,儿子大脑长瘤,长期住院,欠下医疗费10多万元。曹亮和国开行河南分行领导将慰问品送到他的家中,与村两委制定了具体的帮扶办法,指导徐家仅有的2个劳动力多途径增收脱贫。对其他的5户贫困户,曹亮也逐户落实了帮扶措施。

管围孜村处在新县和光山净居寺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宗宗教圣地的连接点上,村内徐畈为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文物群,是一处难得的红色教育基地,素有“红都”美誉。1930年-1931年,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依据徐畈坚固的寨堡,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将省苏维埃迁至此地,内设鄂豫皖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列宁小学、干训所、省苏维埃保卫局、省革命法庭等遗址,徐向前、吴焕先、徐海东、郭述申等领导人先后在此工作居住过。曹亮与村两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对全村交通、水利、社区建设、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卫生、养老等进行了科学规划,逐步把徐畈“红都”内居民有序迁到新的社区,将徐畈申报为河南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对村内的大量革命遗址,已向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争取文物保护项目,对革命圣地旧址进行全面维修保护。

多方“化缘”,合力助推精准扶贫

曹亮放下架子接地气,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主动向省市县有关部门反映基层群众在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加快改善苏区落后面貌。一是申请教育项目资金66万元,为管围孜村新建综合教学楼,该项目于2015年10月1日开工,新建两层26间教室及配套设施,目前项目将要竣工。二是多方争取农业扶贫开发资金1300万元,对全村田、水、林、路、渠进行全面改造,新建引水沟渠1500米,田间道路1800米,改造万方大塘12口。三是申请交通资金12万元,在塔沙河上新修一座50米长、4米宽的便民桥。四是申请组织部门项目资金12万元,新建80平方米会议室,硬化村部院落180平方米,配齐电脑等办公设备。五是争取国开行河南分行捐赠资金54.13万元,并为全乡1400名学生每人捐赠一套羽绒服。六是对6户贫困家庭逐户慰问、因户因人施策,以培养自我致富能力为主,对自身确无脱贫能力的,积极申请国家政策兜底脱贫。

通过积极努力、多方争取,目前一条连接新县和净居寺9米宽、一条连接晏河乡、泼河镇6米宽的水泥路,已纳入国家项目计划,通过农开工程、“千亿斤粮食田间改造”项目、徐畈红色圣地旅游和传统村落项目建设、金盛达农业产业合作社带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等项目,我们相信,魅力十足、发展潜力巨大的管围孜村,明天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