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国家食药监总局食监二司副司长柴保国在当日的食品安全论坛上指出,当前互联网食品经营者越来越多,造成互联网食品问题看上去越来越多,互联网经营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带来较大挑战。不过,依据新《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的明确规定,在监管执法方面,食药监局将重点打击互联网伪劣假冒、虚假宣传,对一些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一方面起到震慑违法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在信息公开方面,食药监总局每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进一步推动风险交流工作。
柴保国说,在政府监管方面,新的《食品安全法》第62条,对网络食品交易作出了明确规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提供者应该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要审查许可证,对违反有关相关规定的,要追究违法行为,要向监管部门进行报告,这是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交易做出的规定。依据这样一个立法精神,食药监总局从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对互联网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同时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非常重视。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方方面面反馈的相关问题,食药监总局正在着手查处。在互联网违规违法经营方面,在网络订餐监督管理方面,对《经营办法》也做了进一步细化。通过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让社会公众看到,在互联网食品安全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
在监管执法方面,柴保国说,食药监总局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比如说打击互联网伪劣假冒、虚假宣传,这也是我们一直打击的重点。现在总局通过地方区域性的,如东北、华北、华东、珠三角这些区域的执法协作、集团打假来查办相关互联网违法行为。通过和公安部门的协同协作,对一些重点大要案件的线索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加大了打击力度。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把一些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一是起到震慑违法分子的作用,二是通过这方面的交流教育广大消费者。
从信息公开角度来讲,柴保国介绍,食药监总局对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互联网信息公开这一块一直抓得比较紧,每周食药监总局都要进行公告,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把食品安全信息全面及时、科学客观地向社会公众予以传达,让老百姓明白哪些东西是有问题的、哪儿生产的、谁来卖的。通过信息公开、交流,来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对我们监管执法成效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于政府工作的一种信任。下一步,食药监总局将会在互联网监管这一块,和相关执法部门、相关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继续加强方方面面的合作,继续推动风险交流方面的工作。大家积极参与尚德守法,实现共治,实现共享食品安全。(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