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锋
近日,笔者与一位五保老人交往多次,在言谈递物中,发现老人能一语说出多年前甚至四十年前某某书记、某某局长走村入户的情形,包括当时领导的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描述得十分清晰,让人听了肃然起敬。
事后,笔者通过查看胶片发现,那几位领导同志走访的方式虽然各有千秋,但都能做到融入自己的真情。例如,某书记步入五保户的房间,摸摸被子、掀看米瓮、从缸里舀水喝了一口……某某局长进屋后双手托递一件慰问棉被,握着五保户的双手直视交谈,顺势坐在布满灰尘的木椅上吸袋烟……
联想到近年一些领导同志的扶贫方式,为什么走访的次数密集了,却没能让群众感到“温暖”,其主要原因是把走访“公式化”了。每逢岁末节前,各行各业都开展了“一窝蜂”的上门走访,不管走访对象是否乐意,反正自己送上钱物就行了;而不是坐下来交谈,找准扶贫的方式。与其说是精准扶贫,不如说是“历行旧路”。
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抚民如伤”的观念,多到拆迁户、特困户、移民区走走看看,密切干群感情,拉近官民距离。只有长期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真正结成“连心锁”,精准扶贫必须要找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