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铎
在姜林的工作经历中,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凡朴实的点点滴滴;然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面对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个荣誉称号,姜林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与千千万万劳动者一样,他朴实无华,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在这个平凡岗位上他却一直在用心工作,为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繁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姜林,2008年进入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该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对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尽职尽责。凭借日积月累的勤奋和努力,他曾多次荣获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当姜林第一次走进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大门时,38岁的他在息县副食品公司下岗后就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要珍惜眼前的工作岗位,学习铁人王进喜和雷锋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当一名优秀的工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公司机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工人生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压力,姜林深知,自己能成为一名党员,要做就做最好的,要做就做行家里手。多年以来,他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并经常组织车间和班组的其他工人到湖北、青岛等地学习无纺布生产技术和配料、调试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他还将电脑操作、各种拉力配比技术和经验教给其他同志,做好传帮带工作。2015年,信阳颐和非织布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一批韩国布料,布料的品质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生产质量。姜林闻讯后,立即赶往武汉请来韩国工程师来企业指导,他和工程师连续几天不睡觉,吃住在车间,一起交流、探讨喷丝、下料等技术难题,并总结出一套新的操作流程,有效解决了布料的品质问题。难题解决了,当年,该公司的无纺布销售立即上了一个档次,生产出口美国的无纺布防护服、出口泰国的无纺布床单、出口韩国的无纺布探视服等优质产品,销售5000吨,创造效益2000万元,产品销往韩国、东南亚、中东、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工作中,姜林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严谨细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完成好本职工作后,不管有多累,公司只要有急活、紧活,他总是随叫随到,抓时间抢进度,不计个人得失,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任务。2015年9月,公司决策层高瞻远瞩,积极考察探索,决定开工新建两座厂房,并新建一条年产8000吨SSS亲水超柔无纺布生产线。这时,公司决定让姜林负责整个招标建设。当时,施工场地是一片低洼的稻田,建筑材料防火岩棉板不好搬运,姜林为了加快施工,加班加点,亲自当起了搬运工,不怕苦、不怕累,在10多天内搬运建筑材料防火岩棉板1000多块。在此期间,姜林没有回一次家,把整个家庭重担都丢给了妻子,为此,妻子没少打电话埋怨他总不回家。
除了认真工作之外,姜林作为公司生产车间的班组长,也将其他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挂在心上,不管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10年春节期间,一位姓张的职工父亲患有尿毒症,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姜林得知情况后立即为他捐款200元,并将他的困难情况上报给息县产业集聚区工会,争取每月补助资金300元,公司为其捐款2000多元,帮助其渡过难关。除此之外,姜林还积极参加息县组织的志愿者学雷锋活动,近年来,他先后参加无偿献血3次,累计800多毫升。他用自己的点滴传递着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慈善,此举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员工们的一致称赞。
18年来,姜林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做最优秀的工人。如今的他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战在纺织生产车间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释放出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