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博 潘家栋

平桥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职教攻坚的机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免费职业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统筹培训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平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形成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平桥模式”。

昨日,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的信阳航空服务学校校长刘品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平桥区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信阳市六职高为依托,联合区内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21家单位,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对全区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推动了全区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他说,《半月谈》常务副总编张正宪到平桥公共实训基地考察后,认为平桥公共实训基地有三个作用:一是“发动机”。它推动了平桥经济社会、民生事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二是“孵化器”。不仅孵化企业,还孵化工人。三是“人才库”。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才1.5万人,既有普通工人,也有中、高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将依托公共实训基地这个平台,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一管理、集约培训”的原则,坚持“六路并进”,把人社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部门的“两后”培训、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计划、民政部门的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残联的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以及工、青、妇等部门的培训,全部集中到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统筹实施。

刘品生介绍说,通过近十年的实践,目前平桥区形成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平桥模式”。“平桥模式”破解了当前困扰我国职业教育“上热下不热、官热民不热、校热企不热”的尴尬,实现了“就学与就业一体、专业与产业对接、招工与招商同步”。

体制的变革,职能的整合,使平桥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越来越清晰,成效越来越明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职教专家的认可和媒体的关注。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员、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平桥的职业教育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脉相承的。职业教育的“平桥模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为职业教育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