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

“信阳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老区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与大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弘扬大别山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昨日下午,刚刚抵达信阳的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何新年向记者感慨道,“信阳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老区近几年的建设发展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何新年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去过信阳新县、商城县等地的革命纪念与教育基地进行采风,每次采访都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感恩知福,饮水思源,没有老区的历史贡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深怀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之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老区建设。”

谈及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时期弘扬大别山精神,助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何新年说,作为地市级党报新闻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通过策划活动发掘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和团体,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诠释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通过多方位的报道方式采写出符合信阳实情、具有引导性和建设性的新闻稿件,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彰显其与时俱进的价值,指导大别山区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大别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文化名片。

谈及如何为扶贫攻坚贡献媒体力量,何新年建议,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农村、深入社区,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的显著变化,把笔和镜头对准贫困群体和扶贫工作,密切关注一个贫困村落,倾情跟踪一户贫困人家,精心采写一篇精准扶贫报道。

“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党报‘精准扶贫看信阳’采访活动的承办单位,信阳日报社应以此为契机,提升和放大其作用,更好地为信阳乃至大别山区的振兴发展鼓与呼。”何新年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期望,他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媒体包括鄂豫皖三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所涉及地市的党报及其所属的晚报、新闻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机构,各成员之间要营造共同信念,营造相容文化,各地媒体或多或少存在企业(报社)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媒体观念、行为以及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都能接受的、能融合各种文化特色又有鲜明特征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从而确保参加活动的成员有一个统一的、并为各方所信任的文化基础。

采访已至夜晚,何新年寄语此次活动,希望媒体同仁们通过探讨业务、异地采访、交流版面等不同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策划互动、互利共赢”的宣传大格局,形成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