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浉河区委书记邵春杰在老城办事处鲍氏社区调研党建工作。冷 鹏 摄
2015年10月16日,浉河区委组织部部长吴国庆、区委宣传部部长陈信胜带领乡、镇、办事处负责人到老城街道办事处解放社区观摩党建工作。
冷 鹏 摄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高举旗帜、凝聚人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和谐和助推深入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建设“一市一区三枢纽”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为党旗增辉添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专题系列报道。今日刊发浉河区老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典型事迹,可资借鉴。

本报记者 张勇

“近年来,我们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持之以恒地开展学规定守规矩做表率活动。好的制度,关键在执行,基层党建工作尽管纷繁复杂,只要我们抓住了要害,抓住了纲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昨日,记者在浉河区老城街道办事处采访时,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易祖斌深有感触地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5年以来,老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严格按照省、市、区各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把党建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将党建制度机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多次召开基层党支部专题学习会,进行集中学习、重点培训,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常抓作风建设,推动党工委一班人接地气、听民意,自觉接受监督,真正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

整合资源 夯实阵地建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亦是如此,整合阵地资源,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才是重点。

老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坚持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建组织体系,加强党员活动阵地的规划建设,提升功能作用。初步形成了街道有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有党群服务站、楼栋有网格党支部、家家都有党员联系的党建体系。目前建立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1个,社区党群服务站15个,网格党支部77个,楼栋党小组80个,党员中心户87个。同时,还充分调动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等社会力量,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共同参与和推进社区规范化阵地建设,组建各行各业党员志愿服务队58支,定期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文明城市创建及普法、帮扶、慰问等活动,从而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促进基层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手里无米,唤鸡不理”。针对部分社区存在的阵地建设不达标现状,该办事处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建、管、用”并重,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2015年,投资85万元租赁并装修101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解决了鲍氏、东方红两个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问题;升级改造了解放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拓展了便民服务项目,办公及服务场所面积达到540平方米;滨河轩社区构建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党建新格局,整合辖区5个服务场所资源,免费向居民开放,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面积达1050平方米。

2015年以来,共有921名在职党员到所辖的15个社区报到,认领岗位,发挥特长。截至目前,各社区居委会与驻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41余份,确定共驻共建项目90个,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32场次,提供医疗服务120余人次,与辖区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90对,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880人次,送去慰问金10万余元,帮扶特困居民290余人,服务群众5685人次,受到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

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理念

观念一变天地宽。老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积极探索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立“便民、利民、惠民”新型党建工作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各项便捷服务,推动办事处管理模式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胜利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办事处为社区的网格长统一配备智能手机,实现了二级信息化服务平台贯通运行,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办事处,为居民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2015年以来,共受理社情民情事件4163件,已办理解决4151件,办结率达到99.71%。

“出门就是便民服务大厅,有点疑难的事,家门口就可以解决,真是省了不少心。”家住中山社区太平缸胡同的李阿姨,拿着所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其刚刚办好的养老保险凭证,一个劲地夸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为进一步细化分解党建制度建设任务,该办事处班子成员按分工落实“一岗双责”;整合机关党政办、纪工委、监察室、信访办、综治办、党群服务中心、司法所等部门力量,在社区设立党群服务站、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室,加强工作督导;将党建、计生、民政、社保等便民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的服务范围,通过建立“一站式”窗口,“一体化”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即办、代办、承诺服务,从而实现政府部门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15个社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社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带来的便利。

积极探索 党建品牌凸显

创建一个党建品牌,关键要让党员群众接受和认可,让党员群众“说好”。通过“品牌”的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样的品牌才具有真实性、生命力。

自2015年浉河区委组织部提出各社区要积极探索“6+N”服务模式以来,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按照“一个社区建立一个特色党建服务品牌”的思路,通过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狠抓项目管理,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和为民服务成效。

俗话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解放社区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将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结合社区居民需求,积极开展“一平台两服务”活动,即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认领微心愿服务活动、代购代办服务活动,其中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做法已被浉河区委组织部在全区推广。

在解放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世敏顺手拿起一张小卡片和一个手提袋向记者介绍,为方便居民,社区开通了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将二维码和QQ号都印在手提袋上,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了解社区工作动态,咨询事务办理流程,反映问题和诉求;将10多名有专业特长的党员信息全部印在这张小卡片上,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户居民手中,居民如有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扶贫就业、医疗保健、民事调解、家政服务、动物防疫、家庭理财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在服务卡上找到相对应的党员志愿者。此外,认领微心愿服务活动和代购代办服务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解放社区已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2000余张,发放绿色环保手提袋1000余个,向辖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1068次,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561次,认领微心愿服务29个,帮助居民代购代办服务15次。

“这里不仅能健身、品读各种书籍,还有书画家在此作画,为辖区青少年和书画爱好者义务指导。”参观完鲍氏社区的图书阅览室、红色网格家园、文化娱乐室、假日帮帮团、健康义诊室、爱心小屋等综合活动室后,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澄迎着暖暖的春风,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是如何帮助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杨澄告诉记者,浉河区人大代表苏滨出资6万元硬化白马桥背街小巷道路,极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附近受益的居民交口称赞“还是党组织真干事、干实事”。

据介绍,鲍氏社区假日出行帮帮团按照优惠服务承诺,为22位老人提供了免费旅游活动,为102位居民减免旅游费用;红色网络家园共接纳学习人员108人次,举办培训班8批164人次,引进的“国学文化进社区”服务项目已培训学员47人,进一步提升了红色网络家园项目的服务潜能,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陪同记者采访的滨河轩社区大党委书记张文玲介绍,滨河轩社区积极打造“熟人社区”,开展各种贴近居民、突出邻里互助的服务活动,共发放居民需求调查问卷1100份,成立3支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活动122次,实现了真正的“远亲不如近邻”。

五一社区开展的爱心课堂、“税法进社区”全民普法、“关爱儿童进社区”、“夏日送清凉,爱心绿豆汤”、“重阳节慰问”以及“心系贫困山区,温暖融化寒冬——爱心捐赠”等活动,不仅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作用,还充分调动了辖区广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弘扬了大美浉河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