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豫发〔2015〕3号)精神,探索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信阳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建设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

规划建设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信阳市是全国44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随着信阳明港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对外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为示范区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二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信阳市中心城区布局有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平桥产业集聚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上天梯产业集聚区4个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市区北部建设有现代家居小镇、义乌商贸城、职教文化园等,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三是城市向北发展态势良好。2003年以来,信阳市规划建设了羊山新区,区域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成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人,城市向北向东发展的空间明显打开。四是生态环境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打造绿色生活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公共设施条件较好。近年来,信阳市不断完善浉河区和平桥区功能,加快羊山新区建设,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功能布局

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实现局部地区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和率先实现“四化”协调发展的样板区,是体现工业、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协调发展和经济、居住、生态功能兼具的复合型发展区,在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综合考虑中心城市发展方向、现有基础和空间发展条件,初步确定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信阳市市区北部集中布局,规划空间范围:南起羊山新区北环路,北至淮河南岸,西抵出山店水库大坝,东达京广高铁、羊山新区东边界,规划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约为12万人。在功能布局上,主要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规划建设加工制造片区、商贸文化片区、现代农业片区、北湖城市生态“绿心”等功能区。

三、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定位

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为“三区两基地”。

现代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家居小镇、义乌商贸城等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集团化转移,有序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羊山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吸引人口和高端要素集聚,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发挥出山店水库和淮河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沿淮河生态景观和绿化长廊,形成淮河生态休闲观光带,严格保护北湖城市生态“绿心”,加强示范区内河库系统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大气、土壤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依托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建立完善人口集中促进机制、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信阳市其他县(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优化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国家物流骨干网络,打造豫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健康休闲旅游基地。提升宜居城市品牌影响力,依托山、水、田、城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假日休闲旅游、滨水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旅游等休闲产业,完善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商务会议等配套功能,加快出山店水库移民安置点建设,打造旅游风情小镇,形成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产业高地。

四、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体制

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在体制上,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信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