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亮
这些年,有很多奇谈怪论充斥媒体坊间,所涉内容,大到世事国务,小到一家一人,有所谓揭开内幕披露历史“真相”的,有否定历史大作“翻案”文章的,也有为寻求刺激、制造各种噱头以故弄玄虚、自我标榜的……而且大多振振有词、言之凿凿,其结果三人成虎,假作真时真亦假。因之,颇能起到谎言惑众、混淆视听的作用。
诸如,有一种批评民间俗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为“谬论”、“反逻辑”、“反常识”的观点就很是热闹了一番。甚至被捧为“张扬人性”、“返璞归真”的“至情之语”,可谓甚嚣尘上。而持这种观点者在对“大河有水小河满”大加挞伐、定性为“谬论”之后,又反其意而行之,认为“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才是合符自然、合符逻辑且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这里,“大河与小河”,看起来只是词语顺序的变动,即“大河”与“小河”孰为主语的语法问题,但探究批评者的真实目的,即“大河”“小河”所代表的意象,就会了然,两个顺序,两种表述,所代表的意义截然相反,有着质的区别。
那么,“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句俗话究竟是不是“谬论”、是不是反逻辑、反常识呢?抑或批评者为什么说他反常识反逻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批评者对这句话出处十分用心的考证。据批评者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一语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时期,当时全国上下一味宣扬大公无私、国家至上的奉献精神,因而压抑了人性,限制了个人发展。并说明这是当时为加强对全国人民的政治教化而编出的一句有悖人情世事、违反自然规律的谬论。
这里且不说“大河有水小河满”一语是否诞生于公社化之时,又是否是为配合当时政治形势而新造的民谚。单从自然常识角度看,“大河有水小河满”道出的其实是一个很自然、很真实的现象。不错,表面上看海洋和大江大河的水是靠无数支流小河汇聚而成,所谓万涓成水、汇流成河。然而,小学课本上的自然常识告诉人们,陆地上的水是由阳光蒸发了地面的水气在空中凝结之后飘落下来的,即谓下雨。而这种蒸发之源主要来自海洋,正是因为有了流动的空气把大洋大海中的水带到空中,经历一定过程后再降到陆地,这才有了无数“小河满、塘堰流”的结果,也才有了千千万万的小河之水最终注入大江大河直至海洋的现象,这即是一种互为循环的关系,也是一种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如果否定这种关系,就会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混乱逻辑之中无以自拔、是非莫分。所以“大河无水小河干”,不仅不是谬论,而且是天地宇宙亿万年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不争事实、客观规律。2015年亚洲博鳌论谈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以“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两句话,阐述了大河小河之间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这应当是对那些给“大河有水小河满”之话扣上“谬论”帽子的“翻案”者一个有力的驳斥。至于用这句话比喻个人的进退荣辱同国家民族兴盛衰亡的关系,强调只有国家民族富强了、强大了,千千万万小家才能平安、和谐、富裕、幸福,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推崇和追求的价值体系。因此,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带领十八大选出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先国家后个人,个人的幸福只有建立在国家强大稳定的前提下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国历史上长达几十或上百年的战乱,哪一次不是因国家支离破碎,才造成百姓民不聊生!这就证明了国家与个人、大河与小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毕竟有别于弱肉强食的动物,构建仁爱和谐的大同社会,自古至今都是圣人先哲和杰出政治家们的最高追求。《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韩非子的“欲富尔家,先富尔国”,宣扬的无不是公行、爱国、修身养性。孔孟文化中的清心寡欲,程朱礼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并非扼杀人的天性和自由,而是强调道德修行,要求人们用社会公德、制度规矩约束自己的言行,去除有弊国家和他人的恶欲邪念。近些年,有些人打着人性回归的旗号,主张一切“以我为中心”,公开宣扬自私自利的人生观,贬斥爱国家、爱民族、先国家后个人、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曲意解读“大河无水小河干”等观点中所包含的正能量,为利己主义、唯我主义等涂脂抹粉、公开张目。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
也有批评者拿孟子“民重君轻社稷次之”的古语为自己个人主义至上观点说事,孰不知,孟子本意中的“民”是国家集体中的“民”,是指整个国家的老百姓,而不是单指某一个人。如果认为个人利益重于国家利益,在古人那里找到了支撑的依据,这只能是逻辑上的偷换概念,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进化,应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不是膨胀着劣根的私欲。“不能把脏水与孩子一起泼掉”,这是一个简单而直白的道理,如果因为某一个时期政策上和指导思想上的一时失误,就把整个时代和整个社会涂抹得一团漆黑、一无是处,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文化主流归为“谬论”,当作靶子,极尽攻讦打击之能,那么,其目的如果不是用心叵测,另有他图,就应当属于失之偏颇、步入极端了。这种思想观点和方法论才是地地道道、货真价实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