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龚静)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试点推广新经验,攻重点树立新典型,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效益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及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制定《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发展农村经济举措,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乡镇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拆顺畅、配设施、保常态”的工作步骤,开展“三清、五改”活动,积极整治农村“八乱”现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达标村创建向偏远行政村、村民组延伸。为了表彰先进,该县还先后兑现了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奖励资金1500多万元,并从县级财政及时拨付每个行政村(居委会)2万元环卫工作经费。据初步统计,仅2015年,全县共选配农村卫生保洁员(清洁工)690人,建立垃圾收集池1920个,垃圾中转站19个,配置垃圾桶1942个(其中分类垃圾桶365个),配置人力保洁车280台,乡镇用垃圾清运车26辆,村用垃圾收集车158辆,实现垃圾收集设施、保洁人员村组全覆盖。同时,整合一事一议、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国土治理等涉农项目资金,全县各乡镇共拆除猪圈、牛栏、旱厕2223个13424平方米,建成人工湿地21个,新修村组公路303公里,整修大塘288口、堰121个,建成沼气池799个、卫生公厕136座,完成农村改厕3884户,治理河道7.1公里。如今,全县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已成功创建示范村40个,达标村83个,137个村达到“三无一规范”标准,76个村创建为省、市级生态村。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设美丽乡村,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特色村、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的思路,一是对基础条件好、人口集聚集中的苏河镇朱店等村落,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前提下,帮助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二是对因交通不便、人口外流等因素逐步消亡的卡房等乡镇偏远山区村落,进行整治,还田还林,恢复生态。三是编制完成毛铺、韩山、徐冲等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方案,完善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四是新修村组公路303公里,整修大塘288口、堰121个,安装路灯128盏,建设休闲公园、文化广场156个,安装健身器材165套,绿化村庄72000多平方米,新建、改建房屋2145户,提升已启动建设的3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品位。五是完成田铺乡田铺村、八里畈镇丁李湾村、周河乡西河村、郭家河乡郭家河村等四个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快推进八里畈镇八里居委会、陡山河乡槐店村新农村建设引导点项目和苏河镇苏河居委会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成郭家河范湾、千斤乡杨高山、浒湾乡游围孜、陈店乡梅花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村。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6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3个村入选河南传统村落、2个村入选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