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疆

最近,笔者从羊山新区前往申桥南岸的浉河壹号小区,在苦等40分钟打不到车的情况下,经朋友推荐,用了“滴滴出行”软件叫车,体验了一次“专车服务”。20秒之内有回应,仅5分钟,笔者就坐上了一辆干净整洁、近9成新的北京现代专车。整个行程全长4.2公里,耗时18分钟,车费13.9元,优惠券抵扣8元,共支付5.9元。无论是叫车速度、车况、服务以及优惠都颇令人满意,但笔者却在其中发现了不少隐患,其中尤以专车司机的注意力总被叫车软件所吸引为甚。

据笔者了解,身边不少有车的年轻朋友正打算加入“专车”行列,空闲时间跑跑专车,至少能赚回点油钱。在笔者看来,对专车而言,乘客可以省去不可预知的等待时间,尤其是在周末出租车不好叫时;对司机而言,不仅降低了空驶率,而且有了额外的加价收入,算得上是两全其美。但是,作为一款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频繁使用的应用软件,打车软件不能像一般的移动App一样,只考虑体验、性能、流量等问题。它还必须对司机和乘客的安全负责。

据笔者观察,在行驶期间,司机的手机几乎每隔几十秒就有一次叫车申请,尽管在没有完成当前业务单的情况下,是无法再接单,但可以想象,如果车辆是空驶状态,司机要边驾车,还要边仔细地听清出发地、目的地和加价信息,并快速做出判断。同时,据笔者观察,目前我市的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很少有人佩戴蓝牙耳机,而且很少有人会在前挡风玻璃下安装手机支架,这也就意味着,不少专车司机需要边驾车,边低头看手机,甚至操作手机。如果专车司机决定接下这单生意,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点击,否则就会被其他司机抢去。为了抢到最适合自己的客户,在抢单过程中,司机不仅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订单的分析上,甚至还要做出低头拿起手机,找准屏幕上按钮的位置,快速按下的操作。可以说,这是一个比开车打电话更加危险的行为。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打车应用软件很多,但还没有哪一家把安全作为要点。如果哪家公司能够联合有关部门,制订这类应用的安全标准,可以说是抢占了行业的制高点。这也是这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

但是在目前,所有选择专车出行的人能做的,也许就是祈祷能遇到一个会专心开专车的好司机。而打算进入专车的驾驶员们,也请扪心自问,到底能不能做到专心开专车?